诉不尽的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 意外中的青霉素发现,岁岁合欢,诉不尽的伤,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冷若寒呼吸骤然急促,纤薄的身躯几乎整个趴在瓮壁上,发间银簪滑落也未察觉,鼻尖几乎要贴上那层细密的菌丝。菌丝在雪光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细密的绒毛随着呼吸轻轻颤动,分明是她日思夜想的青霉素菌株!
“真的是青霉菌!” 她猛地攥住陶瓮边缘,喃喃道:“苦心人,天不负…… 这一回,定要让这奇迹在这乱世绽放!” 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那些在腐烂桔子前耗费的日夜,此刻化作酸涩的泪意涌上眼眶。原以为徒劳无功的尝试,竟在不经意间柳暗花明,她颤抖着抚摸过菌丝的纹路,这个发现让她心脏狂跳 —— 或许在这个没有显微镜的时代,她真能复刻青霉素奇迹。
“凝心!” 她猛地转身,声线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去库房取三坛糙米醋,再找十口新陶罐,记住,要粗陶带釉的!” 话音未落,她已抓起案头泛黄的宣纸,狼毫笔尖蘸满浓墨,行云流水地写下一串配料:玉米浆、糖、无机盐。每写下一个字,她的眼神就愈发笃定。
冷若寒深吸一口气,闭上眼,将思绪沉入小塔空间。身为空间之主,她能清晰感知其中的每一寸变化。指尖在空中虚点,空间内的温度开始缓缓上升,潮湿的水汽也在氤氲聚集。“青霉菌需潮湿环境,发酵温度控制在 25c……” 她呢喃着,记忆中的现代实验室与眼前的陶瓮渐渐重叠。
三坛糙米醋被她搬进小塔空间,醋香混着湿气,在恒温环境中酝酿出独特的发酵氛围。十口新陶罐整齐排列,她小心翼翼地将沾有淡青色菌丝的陶瓮碎片碾成粉末,均匀撒在罐内浸泡过的稻草上。指尖拂过陶罐表面,仿佛触碰着现代实验室里的培养皿,每一次调整湿度、控制温度,都像是在操作精密仪器。
当菌丝在陶罐表面蔓延成细密的青灰色绒毛时,她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盯着陶罐里的菌丝,大脑飞速运转,先是拿起窗边闲置的竹筛,将发酵液缓缓倒入。粗粝的竹篾拦住了菌体和杂质,澄清的滤液顺着筛孔滴入下方的陶盆,宛如琥珀般澄澈。
然而,看着滤液中依旧悬浮的细小杂质,她就知道还不够纯净。目光突然扫过墙角母亲陪嫁的檀木食盒,那里面装着母亲筛细面用的绢罗 —— 比竹筛更细密的网眼,说不定能滤出更纯净的成分!
她立刻将绢罗架在陶瓮上,小心翼翼地倾倒发酵液。乳白色的液体顺着绢丝纹路缓缓渗透,这次滤出的滤液颜色更浅,近乎透明,杂质几乎肉眼难辨。但当她凑近细瞧,仍能发现极细微的悬浮物在液体中若隐若现。
她蹲在满地狼藉的药材堆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衣角,忽然摸到裙裾内衬的棉布里子 —— 纱布!古人虽无现代概念,但用棉布多层叠压,不就是天然的过滤屏障?
撕开里衬,将棉布叠成八层,像包扎伤口般裹在陶瓮口。当带着淡淡药香的滤液第三次滴落陶碗时,那液体终于呈现出近乎完美的澄澈。陶瓮底部那层淡黄色的结晶,在烛火下泛着柔和的光。
可她清楚,这还远远不够。她盯着陶瓮里微微晃动的滤液,突然想起青霉素在乙醚中溶解度高的特性。可这古代哪来的乙醚?正蹙眉思索时,她的目光不经意扫过墙角通往酒窖的暗门,心中猛地一动 —— 酒窖里那些陈年老酒,其中高浓度的酒精与乙醚同属有机溶剂,或许能达成相似的萃取效果!
她取出家中酿酒用的蒸馏器具,将高度白酒倒入铜制蒸馏釜,燃起炭火。第一次蒸馏后的液体仍带着些许杂质与香气,她咬咬牙,又进行了两次蒸馏。第三次蒸馏时,收集到的透明液体愈发澄澈,凑近能闻到刺鼻的挥发性气味,她知道,这已经接近自己需要的有机溶剂了。
想起萃取需要碱性水溶液辅助,她匆匆跑到厨房,从灶膛里扒出未燃尽的草木灰。将灰末倒入清水中搅拌,看着浑浊的液体渐渐沉淀,上层澄清的水溶液正是她需要的碱性溶剂。
将澄清滤液与第三次蒸馏后的高浓度酒精混合,轻轻摇晃陶瓮,看着两种液体慢慢分层。青霉素随着酒精浮到上层,而大部分杂质则留在下层水液中。她小心翼翼地分离出上层液体,再缓缓倒入碱性水溶液反萃取,原本溶解在酒精中的青霉素又重新溶入碱性水液。经过反复多次的萃取和反萃取,那珍贵的青霉素溶液终于稳定地呈现在眼前。
她擦了把汗,望着满地狼藉的试验器具,心中感慨万千:“在条件有限的古代做科学试验真不容易,需要众多的行业共同进步才行!” 冶炼术决定蒸馏器的精度,纺织业影响过滤布料的疏密,就连烧制陶瓮的窑火温度,都关乎着每一步实验的成败。嘴角不受控地扬起,满心的疲惫都被喜悦冲散。
脑海里突然闪过那些穿越小说里,主角轻轻松松就制出青霉素的情节,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哪有那么容易!这一路从菌种分离到提纯,每一步都暗藏玄机。若不是小塔空间能随她心意构建无尘环境,隔绝外界干扰,光是细菌污染就能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看着眼前来之不易的青霉素溶液,她又想起试验室中那些破碎的仪器,暗暗下定决心,等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一定要想办法把那些食品修复如初,如果那些先进的仪器可以使用,她就可以轻松制造更复杂的药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