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过度操劳所致
艾比兔子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过度操劳所致,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艾比兔子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一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即便他情绪再差,也绝不会迁怒于标儿!
“说起来,你刚才不是还提到,咱们家标儿被誉为世间最稳当的储君吗?
既然如此,那更说明,咱们对他必须更好,绝不能给他带来丝毫压力!”
对于韩成提到的其他事情,朱元璋大多认同,但若说将来他会给标儿施加巨大心理负担,他对此完全不信。
韩成望着信心十足的朱元璋,微微摇头说道:“圣上,人心易变,如今您这般想,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是如此。
的确,您对太子的态度始终未变。
太子的地位也坚如磐石。
不过,您未来给太子殿下带来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回顾历史,在洪武十五年的八月,皇后娘娘离世,那是您人生中一段极其灰暗的日子。
先是痛失皇长孙,接着不到三个月,又失去了至爱的妻子。
皇后娘娘对于您的意义,无需多言,您比我更清楚。
她真的走了,对您的打击究竟有多大,您也心知肚明……”
顺着韩成的话,朱元璋稍作思量,想到妹妹真的已经离去,此生再难相见,顿时悲从中来。
妹妹去了,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变得如何。
“历史上记载,皇后娘娘病逝后,朝中大臣们个个痛哭流涕,甚至比失去亲娘还要伤心。
并非仅因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备受尊敬,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能约束您这柄锋利宝剑的剑鞘已不存在。
再无人能够阻止您。
往后,只要您的杀机再起,许多人恐怕都将难以幸免。”
听完韩成此言,朱元璋本想辩解说自己杀的都是该死之人。
可当自己被带入韩成描述的情境,想到妹妹去世后的种种可能,他却怎么也说不出这句话了。
尽管他可以肯定,自己未来只会针对该死之人,但具体会牵连多少人,他心中毫无把握。
在治理国家的思想上,你们两人有了不同的见解。
马皇后去世后,无人能抚慰你的心,致使你杀意渐深。
性格也日益偏激。
与太子殿下之间,常有争执。
记得最激烈的一次,你甚至抽出宝剑,向太子掷去……”
听到韩成的话,朱元璋自己都震惊了。
以后的自己竟会如此?
竟用宝剑掷向标儿?
这是自己做得出的事吗?
他下意识地不信。
但转念一想,若妹妹真的离世,自己又遇上不少贪官污吏,想要对他们施加严厉惩罚时,标儿总是劝阻自己,不让这么做……
朱元璋确实觉得,自己会生气。
以自己这种易怒、情绪失控的性格,做出这种事来并非不可能……
随着韩成的讲述,原本坚定表示自己将来绝不会做韩成所说之事的朱元璋,不再那么有把握了。
陷入沉默。
这样看来,标儿英年早逝,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己在这事上的责任也不轻?
“除了治国理念不同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陛下你废除了丞相。
太子殿下身为储君,早已协助你处理政务。
他的角色,虽不是丞相,但实际上与丞相无异。
大明疆域辽阔,每日发生的事情何其多?
这非常耗人心力。
再加上治国理念的冲突,太子后来既劳累又忧虑,精神压力巨大,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韩成的一席话让朱元璋更为沉默。
“这……这样说来,咱废除丞相还废错了?”
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让相权不再与皇权抗衡,是朱元璋精心筹划许久才完成的大事,完成后他也十分得意。
他认为这是个极为英明的决定。
能让皇权不受约束,相权不能再与皇权争权。
皇帝不会被架空,不会被蒙蔽,权力得以充分发挥。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这一举措无比伟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何今日,竟也成为了导致自己家族嫡长子亡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道,这是上苍对自己的惩罚?
朱元璋从前从未认为废除丞相有何不妥。
他精力充沛且勤勉至极,视批阅奏折为乐事,只觉皇权得到了极大提升。
可如今,得知朱标之死与废除丞相有关,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事。
莫非,还得恢复那才废止两年的丞相制度不成?
朱元璋心下如此思量,表情甚是痛苦。
忽而,他想起韩成曾向他提及明末之事时提到过的内阁。
心中顿时欢喜,急切地望向韩成道:\"详细说说这内阁!\"
韩成沉吟片刻道:\"内阁是后世皇帝因精力有限,无法独自应对繁杂政务,从而设立的机构。
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班子……\"
\"内阁的理念虽好,但后来内阁首辅权力必定膨胀,甚至可能超越六部。
所以必须借助其他势力来制衡,这势必引发激烈争斗并消耗大量资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