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
艾比兔子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宛如一头愤怒的雄狮,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艾比兔子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结果,**入关次年,小冰期渐止,气候转好。
连瘟疫亦随之消弭。
这份运气,不知该如何形容。
只能言,大明**,为清**取代,半因运气不佳,半因自取灭亡。
亲手断送自身。”
若换从前,有人敢在朱元璋面前议论大明自毁之事,必遭朱元璋雷霆震怒。
即便朱元璋不取其性命,也不会轻饶。
然而今时,韩成直言如此。
朱元璋却未发怒,反而觉韩成所言虽逆耳,却颇为贴切。
细细思量,确实有天命不眷顾、自身亦有失德之处。
“哦,这所谓的小冰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朱元璋看向韩成发问。
韩成答道:“简单来说,就是气候也在不停地变化,就像朝代那样循环往复。这个循环周期很长,可能以百年或几百年计。小冰期的意思是气候总体上逐渐变冷。如果认真算起来,如今差不多就是这一轮小冰期的开端。但由于时间太短,人们身处其中难以察觉。到了大明末年,这一小冰期达到高峰,北方很多地方冷得无法居住。我们大明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更北方的那些部族了,那里更寒冷。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寻找温暖之地,这也是他们频频南下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听完韩成的解释,朱元璋大致理解了小冰期的概念,并感叹汉人的命运多舛以及明朝的不幸。
要是明朝能再撑过一年,接下来的情形或许会有所不同……
“你该是从清朝那边过来的吧?”
朱元璋看着韩成问道。话音刚落,他便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不对不对,你应该是从六百多年后的未来回来的。你说过,没有哪个王朝能活过三百年,我们的大明才存在了两百七十多年,清朝怎么会比我们大明活得久呢?纵观清朝建立的所有政权,也都没有存活太久。”
韩成本想提醒朱元璋不要胡乱猜测,但他随即忍住了。
“既然这样,那就说明清朝也已经灭亡了,被其他势力所取代。你跟我说说,清朝是怎么亡国的?是不是被汉人推翻的?汉人有没有实现驱逐外族、复兴华夏的愿望?”
朱元璋问这句话时,眼中竟然流露出少见的紧张和期待之色。
韩成明白,他并非在请求知晓结局,而是在期望后世的汉人能够争气,像他当年一样完成驱逐外族、复兴华夏的伟大事业!
\"成了,我们汉人终于完成了驱逐外敌、重振中华的大业!
历经百年的风霜雨雪,终究再度崛起,昂首挺胸!\"
韩成注视着朱元璋,语气沉稳且充满豪情地说出这句话。
这一次,他毫无保留。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眼中的忧虑和内心的忐忑瞬间烟消云散!
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心中涌起无尽的欢喜。
\"好!\"
\"好!!\"
\"好!!!\"
朱元璋接连说了三个“好”。
情绪高涨。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汉人绝不会屈服!
尽管有些败类和懦夫,但硬气的人也绝不稀少!
每逢危机之际,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奔赴险境,力挽狂澜,修补天裂!
我华夏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有骨气之人!
平日里,他们看似不过是农夫、工匠或乞丐……
可一旦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便能化身为战士!
与天地抗争!
鞑虏只能嚣张一时,岂能长久作恶?
终将被我华夏子孙踩在脚下!\"
朱元璋激情澎湃,声音洪亮。
郁积于心的闷气,顿时一扫而空。
从韩成的话语中,他得到了期盼已久的最佳回应。
听闻朱元璋的话,看到因汉人复国而兴奋至极的洪武帝,韩成也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
为身为华夏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
作为来自未来的他深知,今日的中华已远非老朱所能想象。
只可惜,当他穿越至此,未能携带手机等现代物品,不然定要让老朱见识一下后世中华的风采!
恐怕那时的洪武帝,会更加激动,更加自豪!
后世的华夏儿女,个个争气!
朱元璋站了一会儿,心情才渐渐平静下来。
他看着韩成问道:\"那么,你是怎么做到的?
到了后期,又是怎样的情形?\"
韩成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将脑海中已知之事梳理清晰,随后说道:“往昔岁月,远在中华之外,诸多国度正迅猛崛起。
真可谓一日千里。
清廷却闭门自守,以种种方式蒙蔽百姓。
阻止民众开化。
在乾隆年间,曾有一支英使团到来,献上许多奇珍异物。
除天象仪外,还有威力巨大的新型火炮,其当时展现的实力已超越清廷,然而乾隆仍目中无人……
乾隆时,对西方诸多事物已有了解。
然而许多当时先进的知识,他皆秘而不宣,禁止外传。
担心百姓一旦聪慧起来,便难以驾驭……
多番倒行逆施之举。
自此开始,我华夏急剧衰落,被他国赶超,步入百年屈辱岁月……”
“且慢,这……那些外邦真能如此强盛?
你所说的那些外邦,究竟何在?”
朱元璋打断韩成的话语,追问起来。
韩成所言内容,完全超出了朱元璋的认知范畴。
向来自信才智足以应对一切的朱元璋,此刻竟感到迷茫,犹如迷失方向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