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章 新皇定策,楚国革新,重生之项羽崛起,大鹏,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项羽完成登基后的当日,咸阳宫议政殿中,庄严肃穆的气息交织着跃跃欲试的激昂氛围,凝重而热烈。殿内雕梁画栋,流光溢彩,琉璃盏投下的柔和光晕,将四周映照得明亮堂皇。项羽身着威严龙袍,稳稳端坐在主位之上,龙袍上绣就的金色巨龙栩栩如生,在摇曳烛光下,仿若即将振翅翱翔,彰显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目光如隼,锐利地扫视着下方齐聚一堂的肱骨之臣: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范增,眼神中满是岁月沉淀的智慧;智谋过人的萧何,举手投足间尽显沉稳;温润如玉的张良,周身散发着从容不迫的气质;足智多谋的陈平,眼神灵动,透着机敏。再看六部官员,吏部尚书李信神色专注,户部郎中惠施、员外郎孙毅身姿笔挺,礼部尚书刘邦携同礼部侍郎孟轲、陈儒,皆是一副庄重模样,威风凛凛的兵部尚书韩信身旁,侍郎季布站姿端正,刑部尚书王法一脸严肃,身旁刑部侍郎赵鞅身形挺拔,还有身为工部尚书的曹参,带着工部侍郎刘墨与周勃,众人神色凝重且专注,无一不在昭示着对此次议事的重视。每个人都深知,今日所议之事,将如定海神针般,决定楚国未来的航向,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周勃笔挺地站在殿中,魁梧壮硕的身形仿若一座巍峨山峰,散发着十足的压迫感。他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庞上,岁月与战火留下的痕迹犹如刀刻斧凿般深刻,每一道皱纹都默默诉说着往昔南征北战的英勇传奇。早年追随项羽时,周勃恰似一头勇猛无畏的猎豹,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悍不畏死。他手中利刃寒光闪烁,一次次杀得敌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为楚军的一场场胜利立下赫赫战功。因其做事踏实认真,对待每项任务都一丝不苟,在军中时,便对军械的改良与创新展现出不凡的见解与思路。后来,曹参看重他的才能,将其调入工部任侍郎,协助自己处理繁杂的工部事务。在过往时日里,他全身心投入,与曹参一同带领工匠们日夜钻研,致力于军械革新。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工部各项事务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原本粗陋的兵器变得更为锋利耐用,火炮研发也在艰难中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楚国军事力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日召诸位前来,是要商讨国家定名、建元,以及百官封赏、大赦天下等要事。” 项羽声音雄浑有力,带着与生俱来的霸气,在空旷的殿内不断回荡,仿若洪钟鸣响,“先议国家定名,诸位可有良策?”

范增率先开口,他缓缓伸出手,轻轻抚着那长长的胡须,神色凝重得仿若背负着整个楚国的命运:“大王,楚国传承久远,‘楚’字早已深深扎根于百姓心底。我等一路征战,皆是高举楚之名号,号令天下群雄。依老臣之见,国名仍可定为‘楚’,如此方能延续楚国的正统血脉,让百姓心生归属感。”

萧何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补充道:“亚父所言极是。不过,如今大王凭借非凡的雄才大略,一统天下,楚国疆域已远超往昔。为彰显这全新气象,可在‘楚’前加一字。‘大’字便极为合适,称‘大楚’,寓意我楚国幅员辽阔,拥有广袤无垠的土地;国力强盛,如那磅礴江海,有海纳百川之胸怀,定能成就千秋不朽的霸业。”

众人听闻,纷纷低声议论起来,一时间,殿内满是交头接耳的声音,大家都觉此议在理。这时,周勃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认同的神情,对身旁的曹参低声说道:“萧尚书所言,确实有理。唯有如此大气磅礴的国名,方能匹配我大楚如今这空前绝后的盛景。” 曹参嘴角上扬,轻轻点头表示认同,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楚国的无限期许。

张良思索片刻,身姿优雅地起身,举止间尽显谋士的沉稳与睿智:“以‘大楚’为国名,确实气势恢宏,震撼人心。而建元之事,同样至关重要,关乎国家未来运势。臣以为,可定年号为‘启元’,寓意大王登基乃是开启楚国全新纪元的伟大时刻。自此,国家将踏上繁荣昌盛之路,万象更新,一切皆焕发出蓬勃生机。”

项羽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流星划过:“‘大楚启元’,好!既如此,国名与建元便这般定下。接下来商讨百官封赏。”

礼部尚书刘邦此时向前一步,抬手仔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动作间尽显礼部官员的优雅与庄重,拱手说道:“大王,百官封赏一事,恰似搭建朝廷的根基,而礼仪规制更是重中之重。在拟定封赏仪式时,需遵循严格且完备的礼仪流程,如此方能彰显我大楚的威严与公正。臣建议,对于不同品级官员的封赏,从服饰的材质、样式,仪式的每一处细节,到赏赐的珍贵物品规格,皆应有明确且细致的区分。如此一来,百官便能清晰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地位,同时也能向天下昭示我大楚井然有序、等级分明的制度。”

陈平紧接着向前一步,身姿矫健,语气坚定地接着刘邦的话拱手道:“刘尚书所言甚是。大王,百官封赏,需全面兼顾功绩、才能与忠心这三个关键要素。过往已封之将领,皆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为楚国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局势已定,国家由战时转为和平治理,可着重于朝堂官职的合理调配,让他们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司其职,更好地治理国家。至于新的封赏,可从在政务上表现突出,为国家发展、百姓福祉做出卓越贡献之人中选拔。”

吏部尚书李信双手捧着一份精心整理的名单,恭敬地走上前,说道:“大王,臣已依据诸位官员的政绩、才能,历经多日仔细梳理与考量,整理出这份名单。其中,有不少官员在地方治理上手段高明,将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安抚百姓方面,更是关怀备至,深得民心,可酌情予以升迁。” 说罢,他双手高高呈上名单,动作充满了敬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神雕后传杨过之子阳顶天

毒舌娇娃

洪荒,开局镇压系统

蒂凡

天侠游龙

陈小龙

被小三坑后我又回到了盗笔世界

果酱酱酱籽

四合院:徐庶魂穿治众禽

泠然7

天奶啊!被京圈女大佬包养了

自由蜉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