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悟世间有大慈大悲亦有大奸大恶!
国泰民安张玉皇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悟世间有大慈大悲亦有大奸大恶!,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国泰民安张玉皇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阿弥陀佛。”如来双手合十,“世人皆苦,因有贪嗔痴。唯有渡化,方能根除恶念。”
“渡化?”阎王冷笑,“我地府每日收十万恶魂,其中有多少是被权贵逼死的良善?若天道真有眼,为何让恶人先享福、再下地狱,而善人却要先受苦、再轮回?”
玉帝看向三清,太上老君却叹了口气:“陛下可曾想过,‘善恶’本是人间定义?仙魔大战时,吾等以‘正义’之名屠尽九幽,在魔族眼中,何尝不是‘大奸大恶’?”
殿外突然狂风大作,一道黑影撞破天门——正是那血手人屠。他浑身浴血,却仰天大笑:“玉帝老儿,你终于肯看人间了?我本是农家子,全家被县令逼死,求告无门时,是魔道老祖教我报仇!你说我是大恶,可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权贵,又算什么?”
玉帝起身,周身仙气翻涌,却非往日的威严金光,而是混沌初开时的灰白之气。他伸手按住血手人屠的头顶,对方竟无法动弹:“你之仇,吾感同身受。但你杀尽三郡,其中有多少无辜孩童?”
血手人屠泪如雨下:“我……不知道……当我杀第一个仇人时,只觉得痛快,后来……杀着杀着,便停不下来了……”
“这便是‘恶’的深渊。”玉帝松开手,“你可愿随吾修行,以功德抵消罪孽?”
众人皆惊。如来皱眉:“陛下,此等魔头,岂可轻饶?”
“若轻饶权贵之恶,却严惩草民之恶,才是真正的不公。”玉帝看向众人,“吾决定,开启‘善恶天平’——不论仙凡佛魔,生前功过皆由地府重新丈量,重罪者魂飞魄散,大善者可位列仙班。即日起,天庭派巡查使常驻人间,凡有官吏欺压百姓、为富不仁者,轻则贬为凡人,重则打入无间地狱。”
“陛下,这会动摇人间统治根基!”太白金星急道,“许多仙人与人间权贵有因果牵连……”
“那就斩断因果。”玉帝摘下九龙冠,任由长发披散,“若吾等护的是这样的天道,不如重开天平,再立新规。”
第五章 九霄新天
三年后,东土大唐边境小镇,已是另一番景象。街道整洁,百姓安居乐业,新上任的县令正在县衙门口施粥,对每个来领粥的百姓都客客气气。
破庙前,当年的少女牵着弟弟,手里捧着两个白面馒头,正开心地往家走。街角茶棚里,说书人敲着惊堂木:“列位,今天咱们讲新故事,说的是九霄之上的玉皇大帝,如何变成‘巡善君’,带着仙官们下凡抓贪官……”
天空中,玉帝与太白金星化作凡人模样,并肩而行。太白金星看着人间景象,欣慰道:“陛下,如今人间冤案少了九成,仙官们也不敢再肆意妄为了。”
“但只要有‘高低贵贱’之分,便总有恶念滋生。”玉帝看着远处农田里劳作的百姓,目光柔和,“吾已传旨,开放南天门,凡有大善者,可凭功德入仙班,与诸神平起平坐。”
“陛下这是要打破仙凡壁垒?”太白金星震惊,“可历来仙神都以血统、根基建庙……”
“正因如此,才会有‘大慈大悲者困于泥沼,大奸大恶者高居云端’。”玉帝转身望向天庭方向,只见九霄之上,一座新的宫殿正在凝结,殿名“善恶台”,台中有一杆巨秤,秤钩上挂着人间百态,秤砣则是一颗跳动的赤子之心。
忽然,天边飞来一只青鸟,衔来东海龙王的奏报:南海鲛人部落重生,泣血珠再现,七十二珊瑚宫重现异彩。玉帝轻笑,指尖拂过青鸟羽毛,竟在其上留下一道凡人的指纹。
“陛下,您的仙气……”太白金星惊见玉帝指尖萦绕的不再是纯粹的灵光,而是掺杂着人间烟火气的淡金色。
“吾尝过人间苦,方知慈悲为何物。”玉帝望向人间万家灯火,“从今往后,吾非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而是这三界的守秤人——秤杆不斜,秤星不偏,方不负‘大慈大悲’四字。”
风过处,他的衣摆扬起,露出内衬上绣着的粗布补丁——那是在人间时,一位老妇人见他衣服破损,硬要帮他缝的。
太白金星忽然明白,为何陛下近日总爱抚摸那补丁。原来真正的天道,从来不是雷霆雨露,而是让每一滴雨水,都能落在需要它的幼苗上;让每一道阳光,都能照进最阴暗的角落。
而在九霄之外,无数双眼睛正望着这位新的守秤人。佛国的菩萨们若有所思,魔界的枭雄们按捺蠢蠢欲动的心,人间的百姓们则在夜深时,对着星空许下新的愿望。
善恶如阴阳,永远并存。但只要有人愿意持秤守衡,这世间便总有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