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南境永固(格局闭环)
潘哈哈之君有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南境永固(格局闭环),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潘哈哈之君有道,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春分后的永昌城飘着细如鹅毛的杨花,李岩站在新修缮的「永固门」城楼上,望着城下十三州百姓合筑的「同心墙」——墙体用山民的花岗岩奠基,渔民的珊瑚礁砌顶,中间嵌着从藏典阁废墟中抢救出的《南境通史》残页,每一片砖缝都抹着混合了学府学子们手书的泥浆。亲卫林缚抱着一摞军报走来,靴底碾碎的杨花里,混着几粒北境玄甲军特有的铁砂。
「大人,朝廷钦差已过苍梧岭,随行车队载着『镇南将军』金印。」林缚压低声音,目光扫过城墙上新架的「山海弩」——这是山民弩弓与渔军舰炮的改良版,「但密探回报,车队里有三辆马车的轮轴刻着八爪鱼暗纹,正是幽州裴氏的标记。」李岩摩挲着腰间完整的玉珏,云雷纹在春阳下泛着温润光泽,他记得三年前在海神祭祀时埋下的反间密信,此刻该发挥作用了。
正午时分,三十六面飞虎旗从永固门两侧升起,钦差的朱漆官轿刚入城门,便被一群捧着典籍的孩童围住。为首的垂髫小儿高举着《新海神祀典》拓本,上面盖着十三州百姓的红指印:「大人说,南境的规矩,要让三岁孩童都知晓!」轿帘猛地掀开,年逾五旬的吏部侍郎王廷章铁青着脸探出身子,腰间玉带上的麒麟纹与三年前的监军御史陈豹如出一辙。
「李节度使好大的威风!」王廷章甩下明黄色的圣旨,却在落地时露出一角北境密文——那是李岩早已熟悉的「墨梅凋零」暗号,「陛下念你守境有功,特赐镇南将军印,即日起……」话未说完,李岩突然抬手,城楼上的山海弩同时发出轰鸣,弩箭擦着王廷章鬓角钉入城门,箭尾拴着的,正是昨夜从裴氏商队截获的调兵虎符。
「王大人从幽州带来的『赏赐』,可是比朝廷圣旨还重?」李岩缓步走下城楼,指尖划过虎符上的玄甲军暗记,「三年前你侄女嫁入裴氏,两个月前又收了北境十万两白银,这些账……」他示意林缚捧上墨梅谍的账本,泛黄的纸页上,王廷章的名字与「焚毁通婚碑」「毒杀学府先生」等条目紧紧相连。
百姓们的怒骂声如潮水般涌来,王廷章身后的随从中突然窜出三名刺客,袖中短刀泛着与当年藏典阁刺客相同的蓝光。李岩早有防备,腰间玉珏应声出鞘,竟是当年陈破虏将军的「飞虎断刀」改铸而成。刀光闪过,刺客颈间的墨梅银铃应声而落,滚到捧着典籍的孩童脚边,被轻轻踢向王廷章。
「打开圣旨吧,王大人。」李岩擦去刀上血迹,目光扫过呆立的钦差,「或者说,打开你藏在圣旨里的北境密令?」当林缚撕开圣旨夹层,露出绣着八爪鱼的密信时,百姓们终于看清,所谓的「镇南将军印」,不过是北境诱使南境分裂的幌子。王廷章扑通跪地,额角撞在同心墙上的《通史》残页,恰好蹭到「黑水滩大捷」的记载——那正是他当年出卖南境军的铁证。
骚动平息后,李岩登上临时搭建的讲武台,手中托着真正的「南境永固印」——这是十三州百姓用渔家的珍珠、山民的兽牙、学府的镇纸共同熔铸的印玺,印纽刻着展翅雄鹰,正是通婚十年的新图腾。「今日,我们要立下三件事。」他的声音穿过杨花,落在每一个攥紧渔叉与弩弓的百姓耳中,「第一,南境十三州设『永固书院』,凡孩童不论山海,必学《通史》《水经》《兵略》;第二,军民同耕,渔甲卫与山军互为表里,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第三……」
他忽然望向远处正在播种的田野,新翻的泥土里埋着特制的陶片,上面刻着通婚家庭的族训、学府的校规、海神的新诫:「第三,每三年将南境的变迁刻在同心墙上,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如何从烽烟中站起。」话音未落,天空中飞来三十六只海东青,爪上拴着的,是十三州送来的「永固状」——每一张都按满红指印,写着「山海同心,南境永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