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忆苦思甜,工农兵大学生,艾叶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十七章 忆苦思甜
忆江南的祖父忆道遒是革命烈士,父亲忆忠勇就是15岁参加红军的儿童团团长,她最能感同身受当年的那种白色恐怖。
祖父1930年就是村子里面的农会主任,共产党员,参加过5次反围剿;1934年,祖父带着长子一道随红军长征,走到半路因为打摆子无法继续前进,嘱咐儿子跟着红军继续坚持革命,祖父独自一人回到赣南宁都老家养病。
一天,还乡团8人带着枪械破门而入,把病倒在床上的祖父五花大绑严刑拷打,叫他交出留守在村子里的地下党员名单,祖父坚决不招;被拖至后山,挖了一个大坑、泥土埋至颈部再问一次“名单你交不交?”祖父铿锵有力再次回答“宁死不交”!
还乡团地主分子用铁锹拍碎了他的颅骨、把他活埋了。
奶奶有孕在身躲在床底下,当时没有被发现;到了晚上用瓦片和手在泥巴墙上抠出一个洞,连夜逃出了村子。
还乡团张贴告示捕捉“赤匪家属”,奶奶改头换面四处乞讨,为了保存腹中的骨血,最后不得不忍辱负重嫁到赖村的一户人家中,利用当地的宗族势力生存下来,并生下了红军丈夫的遗腹子、后取名忆德绶。
祖父牺牲后、祖母的那个遗腹子就是忆江南的叔叔,解放后与奶奶一道享受了烈士遗属待遇。
全国解放以后,祖父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当地政府重修烈士墓安葬英雄遗骸,他的英勇事迹被珍藏在烈士纪念馆,每年清明节,当地学校总是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以告慰烈士英灵。
当年杀害烈士的8个还乡团成员,解放后被共产党政府抓住了7人,全部枪毙;还有一人逃亡去了台湾。
忆忠勇回乡探亲时,得知母亲还在赖家遭受折磨,亲自带着警卫员去赖家接老母亲。
一进门便看到母亲正在被揪住头发,拖倒在地上遭受拳打脚踢,怒不可遏冲上前去,一把推开了那个老混蛋,抢回了历经千辛万苦的老母亲和弟弟。
上午听过烈士子弟报告,中午吃忆苦餐。每个人发了2个巴掌大的糠饼子,动员时说:“每个人都要体会一次、旧社会贫下中农吃糠咽菜的苦”。
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都吃了下去,那些上海知青和城市来的学生,却是难以下咽。
有人咬了一口就苦着个脸吐了出来、有人干脆不吃藏进了口袋里准备回头再说、有人把这两块糠饼子掰的稀碎泡了一大碗汤,皱着眉头硬是喝了下去。
霍书记可能也是第一次吃这种粗糠饼子,他带头咬了一口就皱起了眉头,环绕在四周的学生们都抬头看着他、他必须要做出表率作用来。
他硬着头皮大口咬着糠饼子,第一口圆饼子成了三分之二的月亮形状、第二口饼子剩下了三分之一的月牙形状、第三口就把一个饼子消灭了、尽管是很费力气一口一口地还是咽下去了。
第二个饼子,最后一口刚把那个小月牙塞进嘴巴里,便含糊不清地大叫一声:“小路子、赶快给我拿水来”。
因为反胃,刚咽下去的饼渣子又重新回到了嘴巴里、整个腮帮子都鼓起来了、但是作为表率、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吐出来的。
看到书记被噎得几乎要出眼泪了,路水莲眼明手快赶紧给书记递上了一碗菜汤......真是好不容易,才全部咽了下去。
看到书记这么艰难才完成了这次“吃糠咽菜”的体验、吓得那个上海女知青范慧云转身就逃跑了、她下放在农场已经7、8年了、胆子比较大才不会那么听话吃什么糠饼子,她就干脆把糠饼子丢进了粪坑。
忆江南也是第一次吃这种糠饼子,多少年了、她一直在注意磨练自己对各种环境、各种困难的耐受性。她要求自己能做到那种能上能下能苦能甜:“既能适应将相王侯式的日子、也能过平民百姓乞丐般的生活”。
她吃第一个糠饼子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感觉;吃到第二个的时候,就觉得卡喉咙,边吃边打颤,真有点咽不下去了:“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她灌了几口菜汤硬是全部吞下去了。
同学之间,相互看着,有些人呲牙咧嘴的怪样子,彼此还取笑了一番;不管怎么说,“忆苦”的体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是完成了。
紧接着就是“思甜”体验,饭桌上摆上了“六菜一汤”、有肉有鱼有鸡有虾有豆腐青菜和西红柿鸡蛋汤;许多同学立即大快朵颐开始了干饭。
只有周其山、林志高2位男同学,作为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忆苦”体验、硬是把泡成了糠渣渣的一大碗“糠糊糊”喝了下去,肚皮已经圆鼓滴溜,再也吃不下去任何美味了;他俩眼巴巴地看了一下饭桌上的大鱼大肉、不无遗憾地摸摸肚皮,走了。
第二天早上,只见驻地的厕所茅坑里、浮满了一个个被泡大的糠团子。
下午,各小组进行“忆苦思甜”活动,回忆家庭苦难史、回顾个人成长史。
四小组邹庆弟同学的父母双亡,全靠村子里的老乡接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回忆起以往痛哭流涕,引得组里的许多同学都黯然泪下,女同学周淑芬陪着他一道抽泣落泪。
他是50年代出生的,他最苦的时候正好是遭受3年自然灾害的60年代初......那时已经解放了;按照领导要求进行“忆苦思甜”,大家都陪着痛哭流涕,但是不能多想细想,否则......
张义民、祖父是革命摇篮井冈山地区的老红军。
结婚以后留下了新婚怀孕的妻子,跟着红军南征北战,多少年以后才知道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一直等着他回来......而他在外已经娶妻生子重新组建了家庭......战争年代,这种妻离子散的故事非常多......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为了革命贡献出了他们的生命青春、家庭中的丈夫和儿子......
薛长贵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的复退荣誉军人,身上还有美国佬留给他的弹片……
家家都有一本血泪账,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依靠毛主席和共产党政府的优抚、教育和培养;忆苦思甜激发了同学们的阶级感情和今后要努力学习的最大决心。
第十八章 联欢晚会
晚上,年级书记召开“入学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一班只通知倪子祥班长参加。
这回,他又开始紧张了,主动找忆江南碰头,两人把近几天全班各组的人员情况都梳理了一遍;他主动谈到了霍书记工作要求比较严格,自己和几位组长都有畏难情绪,大概只有忆江南当过兵,能够适应这种方式和节奏。
“请你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尽快适应领导的要求”,倪子祥很谦虚主动提出要求。
忆江南笑了,她发现这位小班长还是能够接受意见、不断克服自身不足、要求上进,已经开始主动思考工作,逐渐进入班长角色了;她挺高兴这位小学弟的进步,是个可造之才,决心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成长。
“第一,大胆工作克服畏难情绪,我一定会配合你的工作,做你的坚强后盾;第二,.依靠骨干、及时掌握全班情况,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第三,多动脑子、边干边学不断提高,不要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忆江南很直爽,直截了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