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服从需要上大学,工农兵大学生,艾叶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77年元旦社论《乘胜前进》发表,全党全国有四大任务:
一是狠揭猛批“四人帮”;二是整顿党的作风;三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四是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着作。
要按照毛主席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去办,要坚持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要坚持思想政治路线教育,坚持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八大新生事物----1.各族人民学马列、学哲学;2.赤脚医生、六二六指示;3.上山下乡运动,4.工农兵上大学5.文艺革命---乌兰牧骑、八个样板戏6.东方红1号卫星上天7.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8.工人农民当上国家领导人。
按照毛主席着作《十大关系》中所说,要充分调动一切国内国外积极因素……乘胜前进。
一场大雪,放眼四周漫天洁白、显现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封天地、打造出一个美丽的冰雪世界。
工厂开始了1976年评比先进工作,规定之一:参加工作半年以上方可参加评比。
评优秀的名额还是很宽松的,先进生产者占职工人数的25%,民兵积极分子与工会工作积极分子各占20%,这么一算,卫生所可以评先进5人。
开会时,大家都提到:忆江南工作主动积极表现突出,可以评先进工作者。
可她很有自知之明,主动提出来:“去除在市医院的进修培训2个月,我在厂里正式上班的时间不够半年,明年再争取吧”。
原本对她报名上大学现在还要评先进的徐护士,心里就有一点不大舒服,有意无意地借着开玩笑说:“你的命怎么这么好?想去当兵就当兵,想去上大学就可以报名,没有第二个人敢与你争啊”?
忆江南回答“......当兵?我刚从部队回来时,嗮得像个小黑皮、就是一个大号的黑人牙膏;在部队训练、搞生产劳动、负重急行军要日行百里、肩挑一百二十斤,你能吃这个苦吗......如果你没有结婚,也可以报名上大学啊,现在都是公平竞争的!你有追求恋爱结婚、过小家庭日子的幸福权利,我有追求学习知识的权力,这个世界很公平啊!咱们选择的方向不一样,是不是?”。
徐护士无言以对,这才知道,别看这个忆江南平时嘻嘻哈哈挺随和的,也有一句话能顶你撞南墙的时候;她能主动提出不参加评先进,也算是一种谦让的态度了。
西江省机械厂,连分配带捡漏,一共得到了4个大学名额。
上海机械学院冶金分析系,西江省冶金学院机械系、都是一男一女各2人报名;那个中文系只有1个男职工报名;调剂到工厂的医学专业名额,厂部就指定给卫生所忆江南了。
西江省医学院刘主任对忆江南这个生员印象深刻。
他告诉忆江南的战友、在界西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的本校学生安娜一个可靠消息;界西市那位招生办公室张主任的儿子、另选了一所大学的无线电专业,于是医学院的名额便空出来了,她说:“赶快通知忆江南,再争取一下到我们学院来”。
忆江南收到安娜的信,立即去找了教育局庄西主任,却被告知:“本市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全部材料由专人早就送到省招生委员会;省里的招生会议已经开过2次,个别名额的变动必须是在省招办进行,界西市已经没有权限介入了”。
忆江南这个时候才知道,界西市这次招生,6所医学院校中居然还有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这些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
最可恨的是,这位招生办的张主任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只留下了一个上海医学院的名额,分配给了界西市动力机厂:居然把北京医学院、湘雅医学院、西江省医学院的三个名额都退回给了省里,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闻讯,大家都气得跺脚,义愤填膺咬牙切齿。
她第一次体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信息的重要性,被动的服从、等待,会丧失掉很多机会!
通过这次招生,忆江南意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军队的军人需要的是更多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而地方工作需要更多的主动灵活性和变化变通性;机会稍纵即逝,忆江南已经丧失了先机,只能承担目前的现实结果了。
这是忆江南回归地方大半年以来,最深刻的一个认识和教训!她的反应太迟钝了!
机械局最先引起多人关注的那个中医学院的名额,大家都认为安美人是最有希望的;没想到被人举报,说她已经领取了结婚证只是还没有举办结婚仪式,硬是被拉了下来,改换了他人。
她各方面的条件那么好,却与大学失之交臂,忆江南将心比心、真为她感到惋惜。
工厂内的竞争并不算激烈,想上大学的人实在太多了,只是一个“未婚”条件就令多少人止步不前了。最后,其他的三位男职工都接到了入学通知书,唯有忆江南还在苦苦等待。
等待入学通知的过程真是煎熬、好像十五个水桶井里打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
忆江南借到了一本手抄本“第二次握手”,作者署名是张扬,那是一本刻钢板油墨印刷的小册子,家人们都抢着传阅。
书中关于丁洁琼、苏冠兰、叶玉菡之间的巧遇分离相爱、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看书的人;连大嫂也是一只手抱着孩子做饭,另一只手拿着书本不肯放下。
盼望已久的入学通知书终于邮寄到了工厂办公室。
厂办的万山红师傅喜不滋滋的把通知给送到了卫生所,看上去他比忆江南还要高兴;因为工厂今年一共拿到了4份大学入学通知书,也是名额最多的一年,大家都皆大欢喜。
万山红还特意告诉忆江南“接到通知,你就可以不用上班了,在家好好准备上学的事情,安心学习就是你今后3年的主要任务了”。
忆江南回应俞所长和万师傅“这个星期还有几个夜班,反正我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事情,上完这个星期的夜班我再回去准备行装了,好不好?”
俞所长和万师傅非常高兴:“别人都是接到通知就马上不来上班了,你能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到有始有终,我们非常欢迎”。
万师傅还说:“你有8年工龄了、可以带工资去上学,读书期间也算工龄的,什么时候我带你去办理有关手续”。
期盼了8年的愿望终于实现,忆江南高兴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是一个劲地说着:“谢谢!谢谢!谢谢!”
最后这几天,卫生所里一场风波骤降。
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冯治明医生,夜班接生过一个急产的产妇,3天以后这个男婴儿死了。
这家人是工厂周围农村的村民,他们一家的祖父母和父母在卫生所、在厂里掀起了一场风波;逢人便说冯医生的坏话,一口咬定就是冯医生害死了他家的这个男婴,扬言:“要打死医生、一命换一命”。
一时间闹得卫生所人仰马翻不得安宁;冯医生无端受到指责、威胁,被气的头昏脑胀连饭也吃不下去了。
忆江南在一旁仗义执言:“产妇是二胎急产、到卫生所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胎儿的头发了;冯医生立即戴上无菌手套,产门用碘酒紧急消毒、酒精脱碘,胎儿娩出很顺利,哭声响亮;胎盘顺利娩出。
产后观察一个小时、整个经过情况没有发现异常,产妇和家属要求回家。
现在已经过了3天,大人小孩中间也都没有到卫生所来看过医生,会不会是被子蒙住了胎儿口鼻致死啊?需要把死胎抱到卫生所来看看吧?这样一个闹法,可能有问题”。
忆江南在市医院培训时候,根据工厂的需求、特意在产房多呆了一个月,重点就是学习接生,在卫生所就有了一点发言权。
她作为旁观者,比较了解当时发生的具体经过;她没有介入具体过程、不牵涉与双方的利害关系、可以实事求是公正地反映真实的情况。
经过工厂办公室深入调查,那个小男婴就是因为母亲晚上睡觉太死,被子盖住了婴儿的口鼻、没有及时发现引起了“蒙被综合症”
这个媳妇粗心大意、蒙被子捂死的是一个男婴,担心被公公婆婆老公责骂,故意把注意力引向冯医生,其实全部责任在那个年轻的妈妈,一场风波终于平息。
最后一个夜班上完,作为告别,忆江南把福建漳州战友邮寄过来的一箱水仙花种球、分发给了卫生所每位同事,作为新年的赠礼。
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忆江南总是喜欢与人分享;在一片叽叽喳喳的惊喜欢笑中,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许多人的一大片快乐。
第六章 过年
十年来,忆家的几个孩子们都是轮流在外当兵,一个在四川铁道兵、一个在厦门野战军、一个在福建前线军区、还有一个在空军部队。
今年春节是十年以来,聚集在家里人数最多的一次。
忆爸爸忆妈妈都是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队伍,走南闯北的,哪里懂多少习俗规矩。
好在两人都从善如流,只要有人建议,他们必定采纳。
经常是家中高朋满座,谁也不拿自己当外人,遇事总有人会自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忆老退休以后,更是大门敞开,访客不断,当地的习俗也就听得七七八八自然就照搬了。
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动手,大搞卫生清理旧货垃圾、洒扫庭院采购年货、杀鸡剖鱼宰鸭烹肉、搞得满院子都是卤肉油炸丸子的香味扑鼻。
忆老带着忆江东忆江西在大门口、二道门张贴春联、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客厅房间里都换上杨柳青的年画,整个家里窗明几亮喜气洋洋。
特地买的几串千响鞭炮,被小孙女偷拿了好些送给邻居的小孩子玩去了,发现数量不够了,忆老只好又拄着拐杖再上街重买新的炮仗。
按照当地习俗,全家吃团圆饭的时候,必须放鞭炮后才能开席;另外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还要到鸡窝里去放鞭炮,据说是可以辟邪;这是得到大院内康阿姨的指点,必须要这么办的。
感觉鞭炮有些许返潮,中午的冬日正是灿烂。
忆老一边把那串长长的鞭炮摊开来、放在门庭走廊水泥台面上晾晒,一边对孙女孙子进行纪律教育:“以后不经过大人同意,不可以再随随便便乱拿东西出去玩了”。
小孙子才2岁多,哪里听得进去这个道理,牵着爷爷的衣襟、口齿不清嘟嘟囔囔地叫着“放炮、放炮”。忆老被缠得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只好捡起来几个零零散散的鞭炮,准备给孙娃儿听个响声,好糊弄糊弄这个小孙子。
不知道怎么搞的,也许是香烟的烟灰落了下来、那一串鞭炮就噼噼啪啪地炸开了。
事发突然、老爷子一时手忙脚乱地想抢出一些个鞭炮来。
长子忆江东则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把抱起那个吓得发愣的小儿子,转身避开了响炮火星;其他几个儿女只顾在一旁哈哈大笑看热闹、老妈从后面厨房闻声赶来一探究竟时,鞭炮已经噼里啪啦炸响放了一个精光光了。
忆老捏着手中那十几个零星散炮,看着自己的确良新罩衣炸出来的许许多多小洞。
他一边跺脚一边地骂道“这个的确良就是这点不好,沾着火星就破”说罢,扫兴地就回屋去午休了,手里那十几个鞭炮还没舍得丢掉。
全家人笑够了,忆江东只好赶紧上街再去买鞭炮;晚了,街上的人就全部关门收摊回家吃年夜饭了。
大年三十晚饭是团圆饭,目前还是三代同堂、除了小弟还在部队服役无法回家,其他的人全部到齐了。
大哥大嫂带着2个孩子、新婚不久的大弟弟和弟媳妇也回来了;收音机里面正放着广东音乐《贺新年》,《拜新年》《新年好》,满屋子都是欢声笑语;老少11口人围着饭桌团团坐定。
忆妈妈做的一手好菜,南北风味都有、鸡鸭鱼肉热炒凉拌甜羹鲜汤、20多道菜摆满一大桌子,还难得地开了2瓶酒。
老大带着几个弟妹先给爸妈敬酒,然后几个男孩子之间相互碰杯;忆家人,都不善酒、不过是过年凑个热闹的气氛罢了。
只有小孙子发了酒疯,一个劲的要喝酒,满脸通红了还在着急跳脚,要着“酒、酒”,大嫂只好用浓茶来忽悠他。
晚饭后,大家都没有外出,听着收音机里传来郭兰英唱的《绣金匾》、还有《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一家人难得地遵守“规矩”要“守岁”。
大院里面的几个男孩子到家里来打扑克,觉得不过瘾又换成了打麻将。
忆江南,开始讲故事了。
这次讲的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的“四签名”,还是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破案的推理小说;绘声绘色正是她的拿手好戏,引得全家人和那几个打麻将的小子们、时不时都支起耳朵来旁听。
界西市是中国的鞭炮之都,到了半夜快12点,全城都开始辞旧岁迎新年,放鞭炮烟花,新年的夜空五彩缤纷亮如白昼……农历的新年来临啦!
界西市的鞭炮真是与众不同,它下面有一个被称为“吴头楚尾”的栗江镇是华夏鞭炮的原产地,家家户户连老太太都会手工做鞭炮。
界西市是一座煤城,是现代革命农民起义、工人运动的摇篮;这座城市的那种火药味、是其它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零点一到,那些花炮好像不要钱似的,几十万户人家同时在放鞭炮,还是那种一千响、一万响的大挂鞭炮……整个城市都在火药炸裂的声音和空气弥散的火药味中震颤、那就是一个硝烟弥漫地动山摇!
大年初一,五点半钟开始就有人上门来拜年。有一个老姜头,是个北方人、还是一个南下干部。老头非常热心脾气耿直,没有文化,就是一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倔老头;每月拿着100多元的高工资、就在市政府大院里外扫院子扫大街,管着大院的环境卫生。他对忆老非常尊敬,每年的初一,总是第一个上门拜年。他一来,直接冲到忆老的卧室里面,也不管人家是不是还没起床,趴在床边地上磕了三个头,吆喝一声“给您拜年了、祝您长命百岁”!说罢,三个头也磕完了,起身就走。
这个倔老头,年年如此,谁劝也不行。
他就是佩服忆老、就是愿意以这种方式拜年、以表达他对这位身经百战走完长征全程、腿上还留着与“小日本鬼子”打仗、落下的碗口大小伤疤的“老革命”的尊敬。
吃早饭之前,老大跑到后院鸡窝那边,特意放了一串千响鞭炮,更是炸得院子里鸡飞狗跳围墙外面人欢狗叫。
这一天,忆老哪里也不会去,就在家里坐着,大门就是那么敞开了、反正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都是来拜年的。
那些上门的客人中间,有市里党政军的各级领导、有干部医生护士教师、有市井百姓走卒贩夫城市贫民,也有文人雅士病友牌友、有老乡有邻居也有挑粪桶种菜种果树的农民……
客厅中间的桌子上,摆满着自家院子里采摘的桔子柚子枣子梨子柿子,还有从街上买来的糖果糕点炸薯片麻片瓜子花生冻米糖、比较稀罕的是东北大舅寄过来的松子核桃香榧子,任凭自取。
这一天,忆老总是会准备一条大中华香烟,逢人就敬一支,亲自用打火机点着;再相互道一声“万事如意新年好、身体健康百事顺、有空再来玩”。
第七章 胜似亲人
忆江南去给界西市军分区的张鲁江科长和乔琴媛拜年。
50年代末,界西市兵役局刚刚改为人民武装部、就迎来了军人家属中的第一位大学生。
乔琴媛的父亲是一位高级干部、位居省粮食厅厅长;乔琴媛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会主席;由于学习成绩特别好,她从小学开始就连连跳级,大学快毕业时才20岁。
张鲁江是山东人、参加过解放战争的部队参谋、只有初小文化;二人在火车上偶遇便一见钟情,通过书信往来交流了2年。
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张参谋其实非常有内秀,一手钢笔字写得特别漂亮、很有诗情画意浪漫情怀,还特别会干家务,这样就彻底地征服了这位大学生、高干的女儿。
乔厅长听说自己寄予厚望的宝贝女儿,谈了一个对象居然只有初小文化,很是不满。
他亲自找到在省军区开会的忆部长,向这位老红军了解张参谋各方面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理由、拆开这对条件差距太大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