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读书还是工作,工农兵大学生,艾叶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碰上星期日,大家都不上班,就一起动手包饺子烙饼或者发面做包子馒头花卷;忆老爷子这一家主张男女平等,所有的家务活,人人都要求会干,不论男女老少儿子媳妇女儿都一视同仁。

好在这一大家子人遍布不同的行业单位,有人上白班有人上夜班,有人被派出参加篮球比赛、有人被派到搞联防执勤,时间上都可以错开或者有些机动。

只是全家都比较照顾忆江南,唯一的一个大学生,让她把时间花在看书学习上面多一些。

连日来,忆江南在家里大搞卫生、楼上楼下的房间里,窗明几亮;清扫庭院,把那些杂草落叶枯树枝,全部扫拢堆放,晒干以后一把火烧掉,可谓是一举三得,庭院干净了、烟熏蚊子了、草木灰扬到后院的小山坡菜地里做肥料了。

8月的天气还是炎热的遍身是汗,家中那条大黄狗趴在门廊的阴凉处吐着长舌头;白天多在打盹、大门口有人进来时它就时不时地抬头看一下,还没忘记看大门的职责。

离开工厂半年多了,忆江南一定要回厂去看看。参加工作已经9年了。

她对进入社会的这个第一站,一直是心有所属情有独钟;老是念念不忘工厂、车间、卫生所的那些领导、师傅、同事和工友朋友们。

无论是当兵期间还是读书期间,通讯联系从未间断;只要休假,必定回厂看望,那是一种精神上割不断的守望相连的情结。

小城市市区内还没有公交车,只有固定发往周边乡镇的短途班车,一天也就是分上午、下午有那么1、2、3班。

忆江南干脆步行,走路快一点到厂里也就40多分钟,头上戴一顶大草帽,能挡一挡烈日就可以了。

快到厂区,心中就自然生出了一份喜悦、一份期盼。

在工厂前后3年多了,留下的都是热血青春和勤奋欢乐,曾经有过的小摩擦都变成了调侃和嬉笑,居然没有下留不愉快。

这个机械厂1958年筹备建设时命名为《中央机械厂》,厂里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有许多支援内地建设的大学生;有部队转业和复员退伍军人、还有到一些大城市招工来的待业青年。

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这个厂子降格为《西江省机械厂》,厂子里的工人主要是来自省内;等到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子又由界西市机械局代管,是界西市最大的机械厂。

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厂子里东西南北的文化习俗相互交流融合、包容性更强、人员都比较宽容大方洋气;走到市内大街上,南腔北调很明显可以看出不是界西市本地人,不用细想就可以猜到“肯定是西江省机械厂的工人”。

走过山边小路和一大片稻田地,原本在1958年建厂的时候,这些土地由中央财政出钱全部收购、划为工厂用地。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这一大片荒芜的土地上,慢慢就有了农民来开垦种植,形成了农民包围工厂。

工厂没钱盖围墙盖厂房,时间长了、农民的繁殖能力越来越强人口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把这一片土地都蚕食占领了,再往后就占地为王了。

农民们因为用水用电居住建房、就与工厂形成过许多矛盾;慢慢地工人们与农民们又开始通婚,更加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彼此的界限就越来越模糊、最后只能是“天下工农是一家”了。

经过一段下坡路,看到了篮球场,这就意味着进了工厂厂区范围了。

老远就看到了进厂下车间带自己学技术的钱学文师傅,站在冰厂路边的门口伸长脖子正等着呢;原来他估摸着忆江南应该要回工厂来看看了,算算时间,就这个点应该到了。

不需预约,心有灵犀;他们这一对师徒、从结识开始就是亦师亦友、师徒之间是很有一种默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带着军哥哥们去修仙

一鹿溜溜溜

开局废柴,我可随意增减

神笔书侠

证道,别人成神,我成仙

发呆富贵

进错房,腹黑霍律师气坏小哭包

椒江梁七

宿主他被系统看上了

精神错乱的菠菜罐头

盗墓:开局截胡阿宁,和雪利爬树

清欢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