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吃烧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迟来的恐惧,我在印度玩红警,桃林吃烧鸡,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此同时,印度外交部紧急行动,数名高级外交官带着厚厚的文件袋,登上飞往伊斯兰堡的专机。
他们肩负重任,试图缓解与巴基斯坦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商讨边境停火与贸易恢复的可能性。外交部大楼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官员们彻夜未眠,起草协议,力求为南方平叛争取时间与空间。
在克什米尔地区,军营里的气氛骤然紧张。指挥官接到命令,驻守边境的装甲部队与步兵团开始分批撤离,卡车与坦克的轰鸣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士兵们收拾行囊,卸下防寒装备,换上适合南方作战的轻便军服。抽调出的数千精锐部队连夜集结,沿着公路南下,车队的灯光在夜色中连成一线,直指马哈拉施特拉邦。
军令如山,指挥部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从克什米尔与北方邦汇聚,指向南方那片叛乱的土地。
面对印度军方南下的铁血部署,库马尔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指挥部内迅速做出回应,展现出毫不妥协的决心。
夜幕下,爆炸的火光接连照亮邦内的铁路与桥梁,沉重的钢轨被炸得扭曲断裂,混凝土桥墩在巨响中崩塌,碎片坠入河中,激起冲天水花。
通往外界的铁路干线与关键桥梁被逐一摧毁,浓烟滚滚,切断了北方军团的快速补给线。
与此同时,公路两侧的荒地与灌木丛中,工兵小队悄无声息地埋设了无数地雷,反坦克雷与反步兵雷密布,宛如一张致命的蛛网,等待着贸然南下的敌人。
为了震慑对手,库马尔通过《马哈拉施特拉自由报》刊登公开声明,标题醒目:《地雷封锁,入侵者寸步难行》。
文章详细列出被埋雷的公路段,甚至附上模糊的地图,警告印度军民:“任何试图进入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部队,将付出血的代价。”
报纸被空投至新德里与周边城市,市民们捧着纸页,读到地雷的威胁时,无不脸色苍白,逃难的步伐更加匆忙。
与此同时,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军事机器全速运转。空指部内,巨大的机库灯火通明,焊接的火花与机械的轰鸣昼夜不息。
数架大型运输机的骨架在组装线上逐渐成形,机翼的钢板被铆接固定,引擎的轰鸣声震得地面微颤。
地勤人员忙碌穿梭,检查蓝图,调试导航系统,运输机的庞大身影预示着空投部队的崛起。
战车工厂内,生产线火力全开,灰熊坦克与犀牛坦克的履带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炮塔被吊装到位,装甲板在电焊的火光中合拢。
工人头戴护目镜,手持焊枪,汗水滴落在滚烫的钢板上,化作一缕白烟。坦克的炮管被校准,涂上暗绿色迷彩,每完成一辆,工人们便敲击车身,发出低沉的欢呼。工厂外,成排的坦克在阳光下整齐列队,炮口低垂,蓄势待发。
兵营的训练场上,尘土飞扬,新招募的动员兵与美国大兵正在接受严苛的训练。动员兵身着简陋的绿色军服,手持AK-47,汗水浸透衣背,教官的怒吼响彻营地。
美国大兵则装备精良,m16步枪挂在胸前,战术背心塞满弹夹,眼神冷峻。他们在沙袋掩体间演练突袭,枪声与喊杀声此起彼伏。
兵营的扩建从未停歇,新兵源源不断地涌入,瓦德瓦的军队规模正以惊人速度膨胀。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东沙漠深处异教的支持。无数科技钻油井如钢铁巨树般伫立在黄沙中,昼夜抽取黑色黄金,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主基地。
基地的财政危机彻底解除,建设如火如荼。沙漠腹地,尤里基地车悄然展开,巨大的机械臂将预制模块组装成建筑,速度比以往快了一倍。
发电厂、兵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空指部附近隐约可见苏军作战实验室的雏形——钢筋混凝土的墙体已封顶,反应堆的冷却塔冒出白汽,建成之日指日可待。
库马尔站在空指部的了望塔上,俯瞰基地的灯火,手中捏着一份刚送来的情报,被心灵部队渗透的印度官员已经送过来了印度军队的编制和部署,自己如同开了全图视野一般和对面作战。
至于那些地雷,自己原本并不想用这些容易误伤平民的危险武器,但是印度各邦叛乱这种战略窗口期实在太诱人也太短了,自己必须要抓住。
自己现在已经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绝路,前路未知,后方深渊,原地不动就是引颈待戮。
库马尔深知自己必须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