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小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无尘求学,汉末听雨,青竹小妖,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蔡琰若有所思,他此法,似乎重在练心。正如他所说,战场上,贪生怕死的,永远斗不过舍生忘死的。真是个怪人,满身铜臭,做出诗来,却刚好契合应景。不说有多文采斐然,却也能让一大群饱学之士汗颜。贪生怕死,畏惧强权,却在训练人舍生忘死。蔡琰觉得完全看不懂他,让人捉摸不透。
周晨回房,披了件衣裳。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遵从医嘱,喝了良药,但中药的疗效,确实见效比较慢。何况周晨这组装的身体,本来体弱,锻炼又没锻炼多久,自然比较难好。
忍不住的咳了一阵,蔡琰递过手帕。周晨擦了擦,脏了没好意思还回去,便说洗干净再还她。蔡琰也不以为意。这个宁静祥和的傍晚,因为她这随手的举动,让周晨心中,变得有些温暖,不再孤独。看向她脸庞,似乎也变得比以前更加明艳动人。只是卫仲道看着,神色有些阴郁。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周晨心中叹息。这等优秀的姑娘,一生坎坷,几多悲凉。真不知她将来如何熬过独自流落塞北的十二年。抬头望向天空,阴云密布,厚重难消。
突然闲下来,让周晨有些不知所措。回房找了本书,随意翻起来,消磨时光。古人的书,没有断句,读起来有些困难。很多时候,并不了解文字意思,这也并不妨碍周晨将它翻完。读这个时代的书本,真是件考验人耐性与磨人性子的事。有时一句话,需要字字推敲,反复琢磨才能读懂作者意思。写书的作者,似乎就是在考验读者的读书水平。难怪要想把书读好,读出学问,非得下水磨的功夫不可。至于到读成蔡邕的水平,天底下怕是没几个。
婢女送过来晚饭,手艺不如自己,但比起自家店中的那群泥腿子,不知道高出繁几。周晨吃饱,歇会又喝过一碗苦药,天色已然全黑。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循着光明望去,蔡琰的阁楼闪着昏黄的灯光。长夜漫漫,周晨倒想过去找她聊天解闷,可若是现在过去,只怕要被当成下流胚子,泼一脸洗脚水。只好吹灭油灯,找周公解梦。
如今周晨已经形成生物钟,到点便醒。一大早便跑回庄子,监督他们训练。天空亮了许多,雨看来是真停了。当周晨回到木具场,他们还在床上做着春秋大梦。这群烂泥扶不上墙的泥腿子,真是烂透了。想着便来气,气得头晕。这样不行,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于是周晨将他们一个个从被子中拉出来,随后郑重宣布:“从本月起,训练实施奖惩制度。训练积极的,优秀的,月底给予一定奖励。偷懒的旷工的,扣工钱。”
此制度一出,除李狗子有些跃跃欲试的欣喜外,哀鸿遍野。连一向言听计从的王小二,也有气无力。可想而知这样的训练在他们六人中,多么不得人心。可没办法,谁让世道艰险,不让人安生。瞧了李狗子一眼,心中暗想,可以把他发展成自己的眼睛。这样即使自己没有带他们训练,也可以知道他们的训练情况。
周晨在后面连踢带踹,将伙计们赶出了门,让他们相互监督,自行训练。毕竟自己风寒尚未痊愈,实在不宜吹风。教训完这群伙计,周晨又匆匆跑回卢庄。今日他感觉精神稍好一些,正好可以跟着蔡邕学些东西。
走进蔡邕的书房,周晨一眼便瞧见桌上摆放着一张古琴,旁边还放着一个香炉,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周晨顿时傻眼了,他心里一直想学的是箫,而非古琴。周晨望着那古琴,愣在原地,一脸茫然。蔡邕敏锐地察觉到周晨神态异样,开口问道:“无尘可有什么疑问?”
“额……回禀恩师,学生想学的,并非此琴而是箫。” 周晨有些局促地说道。
“老夫知道你想学箫,迟早会教你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学乐理基础才是正道。” 蔡邕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然后便开始一对一教学,讲解乐理。这若是放后世,请个知名导师,一对一授课,那可是天价。这么一对比,发现这个时代也有一定的好处,便比如当下,几瓶酒便搞定一位当世大儒,其声名,几乎如后世明星般家喻户晓。周晨心中暗自得意,然而这一分神,便被蔡邕抓个正着。蔡邕是个正经读书人,平时吊儿郎当,弄些新奇事物,也算杂学,他无所谓。但在治学一事,他向来严谨,容不得半点三心二意。
“老夫劝人向学,却非求人向学。治学若三心二意,老夫便劝君早早放弃,免得蹉跎岁月,有负年华。无尘若想学,便将荀夫子的‘劝学’抄上三遍再来寻我,若不学,便自便。吾尝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学音律,与此理同。” 蔡邕一脸严肃地说道。
“恩师息怒,学生这便去抄录。请先生原谅则个。” 周晨满脸羞愧,连忙说道。
求学是一件很好的事,至少说明人欲上进。一个人不管学到多少,都是自己的,与之前不学的状态相比,起码学完后懂得比不学时多,这便是成果。可若是一个人刚踏上求学之路,便开始三心二意,人浮于事,这又如何学有所成?只不过枉费年华罢了。求学之路,本就崎岖漫长,永无止境。所以荀夫子言,学不可以已。而周晨现在,刚起步便思绪飘飞,若不改过,不如及早放弃。这些心思在蔡邕心头一闪而过,罚其抄书,只是希望其静心守意,不忘初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