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小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扭转名声,汉末听雨,青竹小妖,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不咱们排一出戏吧。”
“戏?”
“小时候在太原,最喜欢听乡里老人唱戏。有时候大户人家有喜事,也会请班子唱戏,十里八乡的,都会去看。可热闹了。”
“洛阳有专门唱戏的戏班么?”
周晨只知道戏曲的巅峰,是清朝时期。却并不知道,如今的戏曲,是个什么样子。
“应该没有吧,在洛阳还没听到过。在某家乡那边,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班子。”
周晨又看向其他伙计,也皆摇头,似乎在洛阳,就没有唱戏这一说。看来只是在某些地方,小众流传,而且吸引的,都是些乡里百姓。不知在洛阳,能否流传。既然戏曲可以吸引平民百姓,自己何不针对这些百姓来设计活动?为了和天一楼叫板,留仙楼一直针对的也是高端客户,所以价格定得也颇高。现在何不趁此机会,转变路线?这洛阳城中,虽不缺有钱人,但中产与平民,才是社会的主流。只要把他们吸引过来,何愁赚不到钱?周晨越想越觉得是,活动还没讨论完,又想马上讨论改革。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这才压下激动的心,继续讨论活动。
小二提的戏曲是可行的,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正规的戏曲班子,也没有广为流传的曲目。大过年的,不知唱什么好。让小二说又说不明白,只知道听过,好听,就是说不上曲目名称。这个时候找人求教,定是来不及的。自己不是票友,对戏曲也不了解,就听过几句《秦琼卖马》,想抄袭都没得。一时间又集体沉默。
自己针对的是市井百姓,自然是越亲民越好。要不开个演唱会?想想还是否了。没有伴奏的音乐设备或乐队,谁愿意听人在台上干嚎。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让许多后世的经验也没法搬过来。对于这种文化活动,自己确实没经验。
在一片沉默中,秋菊怯生生的举起手来,红着脸道:“要不我们演个丢火把、胸口碎大石吧,奴家平日最喜欢看。”
秋菊说完,底下却一片窃笑,笑得她深深的把头埋下。这种街头卖艺的把戏,粗俗不堪,怎好带进留仙楼?然而周晨却不这么认为。自己要亲民,这街头杂耍不就是最合适的?还不用自家准备,不担心时间仓促来不及,明日派人去请些卖艺人就成。而且也契合出奇制胜的初衷,很好的主意。
“好,咱们就演街头杂耍。月底给你多发两百钱,小二记上。”
在一片惊诧的目光中,周晨拍板定下活动的主体。然后大家又开始羡慕秋菊,随口说个爱好,便得两百钱。于是大家纷纷开始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听得周晨直摇头。
活动的主体已有,但杂耍还是太过平淡,大家早看过,难以抓住人们胃口。总要有些新奇的项目配合,才能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人们才会记得留仙楼。
新奇的项目,又要能配合杂耍,周晨又想到几个,后世流传的古彩戏法三仙归洞就不错,还有几个易学的魔术,大变活人什么的。只是这些活动似乎还少些什么,周晨思来想去,还是音乐。再好的节目,有个背景音乐衬托才好。看来还得去找蔡琰磨磨。想到这,周晨对二十八日的活动便稍稍有些底气,眉头也舒展开来。
大体活动脉络已有,接下来便是细化与排练。已不需要这么多人想办法,周晨挥挥手,只留下小二。其他人如蒙大赦,各自归家。往日这时候,都躺倒温暖的被窝里,拜会周公了,今日还在楼内。可惜东家许的彩头没能拿到,白费了这么些时辰。要不然便再留晚些,也都情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