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这实在是大逆之举
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这实在是大逆之举,骑马承欢by青灯全文阅读,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不是演戏!”朱允熥纠正道,“我们从未私下商议过。一切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明日朝堂之上,还有一场真正的较量。”
“能否顺利过关,仍是未知数!”
傅叶满脑子都是雾里看花。
蓝玉开口道:“吴王殿下前来擒拿我,实则是为了保全我。”
“倘若捉我的不是吴王殿下,而是别人,那便是我蓝玉的末路降临。”
“然而,能不能脱罪过关,却非吴王殿下一言可定,还需明日朝堂的公议裁定。”
听到这里,哪怕再迟钝,傅叶也明白了些许。
这二人不过是彼此心知肚明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他看看蓝玉,又瞧向朱允熥,神色尴尬不安地说:“原来吴王殿下一片善意,是我傅叶有眼无珠,错怪了殿下,还请殿下宽恕。”
朱允熥冷眼看他,说道:“本王知晓你对大将军一心效忠,只是你心里从未有本王,竟敢冒犯上级。本王仍需惩治你。”
“至于如何惩罚,明日廷议后再决定。”
“若你过不了明日这一关,那自不必本王动手,你自己便难逃一死。”
在这个年代,人们对忠诚的理解存在差异。
对于文官来说,忠诚是对皇帝,而非对长官。
但武将和普通士兵则不然,他们的忠诚更多源自江湖义气的外延。
对兄弟要重情重义,而上司恰似大哥,所以他们对上司极为忠心。
至于皇帝之流,距离他们太过遥远,他们并不在意。
君臣纲常,他们也不懂。
假如哪天领头的对他们喊:“伙计们,跟我冲,干掉那个皇帝”,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响应。
因为他们崇尚简单的义气。
既是兄弟,便应同生共死!
闭着眼睛跟随老大便是。
老大指东,他们向东;老大指西,他们向西。
老大忠君,他们亦然;老大背弃,他们随之。
然而读书人不同,他们接受过专门的“忠君”教育。
君臣有序,父子有别!
读书人有自己的评判准则,凡事依此衡量。
他们的忠诚对象不是上司。
读书人也不会像莽夫或粗鄙武将那样,盲目讲义气。
如果某个文官的上级提出某种行动,除非该文官与上级的利益捆绑足够紧密,或者实在别无选择,否则这位文官绝不会遵从命令,更不会配合行动。
通常情况下,他反而会第一个站出来,直接除掉自己的上级。
这既源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是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
文官的权势建立在国家体制的运行之上,其利益也来源于此。
一旦国家秩序崩塌,国家权威消逝,文官群体便毫无价值,无法指挥任何人。
百无一用,莫过于书生。
因此,读书人不得不维护国家体制,不得不效忠君主!
相比之下,武将在国家秩序崩溃后,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部下,在地方上称雄割据。
这也是为何历代朝廷倾向于用文官制约武将的根本原因。
文官或许会在体制内部腐化堕落,只顾维护文官团体的共同利益,损害国家整体利益。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堕落,都离不开对国家体制的依赖。
一旦脱离体制,他们的权力便将荡然无存。
历史上,文官试图篡位的唯一方式,就是逐步掌控体制内的权力,成为最大的权臣,最终取而代之。
归根结底,他们依旧需要依附体制才能生存。
他们无法摧毁体制!
而武将则因为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相当于自成一个**的系统。
他们随时可以脱离国家这个大系统,建立起自己的新秩序。
武将的权力未必完全来自于国家赋予,也可能源自自己的追随者。
只要有这些兄弟支持,即使国家不存在了,武将仍然可以拥有“权力”。
一种来自暴力的“权力”。
正因如此,无论武将多么忠诚,他的忠诚始终值得怀疑。
这是由武将的本性决定的!
傅叶就是蓝玉的私人武装,蓝玉让他做什么,他就一定会去做。
就算让他去刺杀皇帝,他也绝不会迟疑。
像这样的人,蓝玉麾下并不少见,至少也有几百个。
他们遍布大明各地的军队之中。
在军队里,他们又有自己的下属和同伴。
每个人都能召集起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
这些人联合起来,便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络。
蓝玉在明朝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让朱元璋对他始终存有戒心。朱允熥并非单纯想要惩处傅叶或削减蓝玉的权力,而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历代王朝的这一顽疾。这不是针对蓝玉一人,而是为了彻底根治封建社会中军队内部长期存在的隐患。只要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皇帝就永远无法真正信赖武将,哪怕他自己坐上了皇位也一样。
---
人心是最易变的。今日的忠诚之士,明日或许就会反目。唯有通过制度变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后患无穷。
开国之主,特别是那些从草根阶层崛起的**,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总陷入两难境地。因为创业初期,全靠兄弟间的义气维系。一群忠心耿耿的伙伴共同奋斗,才得以开创基业。然而建国之后,当初的伙伴自然会认为,江山是大家合力打下的,理应共享成果。毕竟,传统观念中就是如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