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题目与眼前场景毫无关系
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题目与眼前场景毫无关系,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若非顾忌到他是皇孙的身份,这些人早就破口大骂了。
朱元璋开口道:“熥儿,既然已立下规矩,那就该履行承诺,若写不出,就坦白承认不如炆儿。”
“皇爷爷有命,孙儿定当遵从。”
朱允熥说道:“我的诗已在心中构思妥当,只需提笔记录即可。”
他并不打算亲自书写。
实在是因为自己的毛笔字实在拿不出手。
今日既然要展露自己的才学,便不容有丝毫的瑕疵。
“听令!”小太监急忙准备好了纸笔。
周围的人顿时静默无声,全都注视着他。
从他们眼中的光芒中,就能看出他们都在期待着什么。
都在等着朱允熥出丑呢。
朱允熥开口吟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此话一出,众人立即感到眼前一新。
这开头还算不错。
此人虽狂妄,但也确实有些才情。
只是不知接下来会如何。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大殿愈发安静,只剩下细微的呼吸声。
朱允熥接着念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妙极!”
蓝玉拍手称赞。
他曾多次征战北方,见识过北国景色。
此刻朱允熥所吟之句,竟让他想起往昔所见所闻。
更重要的是,这些词句质朴豪迈,仿佛能吞没天地山河。
蓝玉虽是个粗人,不懂诗词,却觉得写得极好。
话刚出口,才发现所有人看向自己,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礼,赶忙闭嘴。
文官们也都沉默不语,表情复杂。
朱允熥大声朗诵。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稍欠文采;唐太宗、宋太祖,略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会弯弓射雕。”
上方,朱元璋眼中闪过两道锐利的目光。
好气度啊!
没想到他居然有这样的气魄,之前倒是小瞧了他。
朱允熥微微一笑,道出了最后一句。
“都过去了,论英雄,还得看今朝。”
------------
外头的暴雨已经停止。
狂风消散。
天地恢复平静。
大殿内,一片寂静。
上方的朱元璋似乎陷入深思。
下方的文臣武将们也不再说话。
不论这首词本身水平如何,
仅仅这两句“叹秦皇汉武,才华稍逊;赞唐宗宋祖,略显不足。一代英雄,成吉思汗,只懂弯弓射雕。”,换了别人写出这样的话,怕是要被关进天牢,等待秋后处决了。
这种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是成吉思汗都不放在眼里的态度,是多么的狂妄啊?
如果不是地位极高之人,哪有文人胆敢写出这样的诗句?
偏偏朱允熥写了。
而且,正是在他争夺储君之位的关键时刻写下的。
这首诗不仅贴合主题,契合情境,还正好表达了此刻他的心志,精准地突出了他的豪迈气概。
最后那一句“算**人物,还需看今朝”,更是直接表露了他的雄心壮志。
如果我是皇帝,我会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这是大殿上文臣们的解读。
他们自然想不到,实际上朱允熥所指的其实是普天下无数的黎民百姓!
在他们看来,朱允熥这是借诗抒怀,在作答时再次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对储君之位的渴望。
这首诗一出,朱允炆之前那首**无奇的作品,便显得黯然失色。
只是,不知皇帝会怎么想?
所有人都偷偷看向朱元璋。
黄子澄也愣在原地。
这一刻,他竟然无法作出评价了。
要说朱允熥的这首诗不如朱允炆的,别说大殿上的文臣,就是那些不识字的武将也不会认可。
可若说朱允熥写得好,也不对。
因为这首诗——太过狂妄,实在大逆不道!
朱允熥对此毫不在意。
吟完诗句,他谦逊地说:“诗文小事,我素来不在意。”
“今日不过是迫不得已罢了。”
“至于好坏,就请黄先生当着百官的面评判一下吧。”
黄子澄没有回应,而是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礼:“恳请陛下定夺!”
太监将朱允熥的诗呈上,朱元璋静静地看了许久,没有说话。
“唉!”
过了很久。
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
真是气势恢宏啊!
作为只读过两年私塾,后来完全靠自学成为人才的人来说,朱元璋与传统文人最大的不同,或许就在于他没有那种迂腐的气息。
比如,朱元璋非常厌恶那些写奏折时故作高深的人。
有什么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