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神器啊!真是神器!
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神器啊!真是神器!,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只是心中觉得委屈,所以才这么说,并非真心如此。”
“给皇祖父送上孝敬之物,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怎么还能向皇祖父索要赏赐呢?”
“哈哈哈!”太祖闻言开怀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说道:“这可不行,你刚才说得很对,我大明朝廷有功必赏,我身为天子,应当身体力行,今天无论如何也要重重赏你。”
“皇祖父真的要大大地赏我?”朱允熥嬉皮笑脸地问。
“我说话算数!”太祖笑着点头。
站在一旁的朱允炆,此刻内心犹如千军万马呼啸而过。
他做梦也没想到,朱允熥带来的竟是如此珍贵之物。
听到太祖要重赏他,心中嫉妒得几乎疯狂。
再看他那副得意的模样,更加觉得事情不妙,却又无从插嘴,只能干看着。
“皇祖父,孙儿的愿望,是让天下人都能读书识字。”
“可是,若大规模开办学校,虽然可以减少文盲,但花费巨大,国家和百姓都承受不起。”
“并且,普通人本性懒散,圣人教诲虽好,他们却不爱苦学。”
“反倒是消遣娱乐之类的东西,他们极为热衷。”
“即便道德文章流传千古,人们却不愿用心去读。”
“反倒是一些市井传闻、怪异故事、离奇传说,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好事之人听了便欣喜不已。”
“正因为这样,那些说书的、演戏的才能拥有众多追随者。”
“我心里想,要引导人们读书识字,就得从这个角度着手。”
“通过说书、唱戏、讲故事的方式,让人们对这些产生兴趣。”
“接着,再把这些内容与圣贤之道、国家法令结合起来。”
“百姓乐于接受并四处传播,这些东西自然会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真正的真理。”
“如今有了滚筒式油印机,我想利用它创办报刊,把书籍、戏文、故事等内容登载其上,吸引更多人关注。”
“再将圣贤之道与国家政策、法律广为传播,让人人知晓,个个颂扬。”
“百姓也可借此学习识字,让他们所学的知识不至于迅速忘却。”
“此举对国对民都有益处,还望皇祖父恩准。”
其实,这个时代的百姓虽有许多文盲,但更多的是半文盲。
尤其是男子。
大多数普通家庭即便贫困,也会想尽办法让儿子去私塾念几天书,认识几个字。
这样的文化水准因太过低下,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能认出自己的名字、书写自己的名字外,基本没有其他实际用途。
然而,正是这些半文盲,他们爱看戏文,喜欢听书先生讲古。
他们会成为报刊最忠实的读者。
后世有人总结说,要夺取一个国家的政权,最关键的是两样东西。
一是“枪杆子”,二是“笔杆子”。
“枪杆子”指的是武力。
这一点,朱允熥不必担忧。
他的身份,天然就能获得勋贵武将的支持。
尽管他曾扇过蓝玉耳光,打过常升板子,但他们绝不会因此背叛他投向朱允炆。
他们依然会支持他!
朱允熥真正忧虑的是如何驯服他们,让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和勋贵乖乖听话,而非担心他们是否支持自己。
笔杆子实际上掌控在朱允炆手里。
这并非因为他特别出众,而是因为文官集团普遍支持朱允炆为太子。
虽然武将勋贵集团在朝堂上权势滔天,但读书人依旧掌控着天下的舆论。
没办法,这是文官集团先天的优势。
笔杆子在他们手上,舆论自然也就偏向他们。
比如朱允熥前几天主动请求立储,到现在已经被读书人贬斥得一无是处。
恶评如潮水般涌来。
朱允熥虽然不在乎,但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创办报刊正是扭转局势的关键。
若能使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让每家每户都订阅,人人争相阅读,那么文官集团的舆论优势就会消失。
令朱允熥意外的是,听完他的话后,朱元璋竟皱起了眉头。
报刊在这个时代并不稀奇。
朝廷有“邸报”,民间也有各种小报。
只是朝廷的“邸报”必须由通政司出版发行。
什么东西该看,什么东西不该看,都有非常明确的规矩。
在民间,私自流传的小报,一直是大明朝廷严打的对象。
一旦被发现,轻则没收全部家产充公,自己还要被流放到千里之外;重则按叛逆罪处理,直接斩首示众,甚至株连三族、九族。
除了官方的“邸报”,老朱从没考虑过其他形式的报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