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家丑不可外扬
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家丑不可外扬,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写的内容是什么?
居然说陛下与已故太子关系不好,陛下曾责打过已故太子,还有已故太子教训过他,这些宫廷秘辛怎能随意公开?
“即便他执意撰写,难道就不能记述陛下与已故太子之间和睦美满的故事吗?”
“寻常百姓都懂得‘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
“身为吴王,这点道理难道都不懂吗?”
方孝孺冷笑一声:“他这是专挑软肋下手,自找苦吃。”
“初稿本身就有问题,他描述陛下的过往,尽是些不堪回首的事情。”
“陛下英明神武,功绩无数,他却只字未提,反而提及陛下昔日靠乞讨维生。”
“这刚好可以成为指控他的新证据。”
朱允炆说道:“这份报纸,或许应当呈给皇祖父。”
黄子澄捋须点头:“此建议不错,那就带上宫去吧。”
“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入朝去了!”
三人迅速离开吴王府,径直前往皇宫。
途中,不断有文官上前行礼问询。
自然都是为了昨天蓝玉被捕之事,想探听消息。
黄子澄与方孝孺一一予以答复。
待到达宫门时,离开门时间尚早。
然而,今日文武百官仿佛约好一般,全都提前到场。
看到朱允炆的车驾到来,文官们蜂拥而至。
黄子澄见状,急忙将众人拉开,低声交谈。
虽然需要部署,但不宜太过张扬,以免引起非议。
在朝廷为官,最重要的是谨慎。
这一点,黄子澄非常清楚。
“听说昨晚陛下赐予吴王宝刀,并赋予他指挥百官、调遣军队的权力,这是何意?”
“吴王私自拘捕凉国公,为何不见陛下降旨责罚?”
“三法司昨晚前往吴王府索取嫌犯,却空手而归,陛下到底有何打算?”
“今日上朝,我们该如何应对?”
……
众多官员围住黄子澄,纷纷发问。
尽管黄子澄早已秘密联络了一些官员,但大多是信任的心腹。
并非人人可托。
而这些被联络的人,自然不会对外泄露风声。
因此才有这么多官员前来打听。
当然,这些人全都是文官。
武将勋贵则站在另一侧,冷眼旁观。
“各位大人,安静一下,一个一个说!”黄子澄故意避开问题,转而问众人,“诸位以为如何?”
“未奉圣旨就拘押凉国公,此举实在胆大妄为,我今日定要上书弹劾!”一位官员愤然道。
“皇上都没指责,岂非默认?又如何弹劾?”另一人反驳。
“未必尽然。”又有人插话,“皇上并未明示他没错,我看这是有意让今日朝会公开讨论此事。”
“此言有理。”这意见很快赢得许多人的认可。
能在朝廷任职的,个个都不是简单人物。
很多事普通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却一眼即透。
“然而,他并非储君,却受赐宝刀,被授予重权。今日无论如何,我都会上奏请求陛下收回成命。”有人出声表态。
“此刻最重要的,应先坐实凉国公蓝玉的罪状。”一名官员压低嗓音,担心被旁侧的武将听见。
“说得极是。虽说吴王行事鲁莽,但蓝玉此人骄横跋扈,早该惩处。”许多人附和。
“现在倒是个好机会。”有人提议,“吴王擒拿他,我们便可顺势而为,联手弹劾蓝玉,一举将其扳倒。”
大明建国未久,武将勋贵在朝堂上权重一时,常轻视文官。
因此,但凡有机会削弱武将势力,文官们绝不会错过。
况且,蓝玉一向行事嚣张。
朝堂上对他不满的官员数不胜数。
过去因惧怕他的权势,无人敢发声。
如今却纷纷落井下石。
黄子澄静静听着,未置一词。
这时,有人提及:“今日《大明日报》,诸位可曾看过?”
“看了,文章粗俗至极!”
接着有人回应:“怎可用大白话写作,还敢印行,真是有损斯文!”
“哈哈!”有人打趣,“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殍!”
“据说这报纸是吴王殿下所创。”
“或许他见陛下发布圣旨也用大白话,才故意模仿,意在取悦陛下吧。”
“殊不知,陛下只有给近臣或家眷下中旨时才这样。”
“真正的全国旨意,断不会这般草率。”
“这家伙倒是厉害,整篇文章全是大白话,还印了整整一万份,这不是要闹出天大的笑话吗?”群臣哄笑一片。
等到笑声渐息,黄子澄才缓缓开口:“诸位大人,今日早朝,非同小可。”
“这关乎我大明江山的前途命运。”
“希望各位大人能在朝堂之上齐心协力。”
“切莫再瞻前顾后,不然悔之晚矣!”话音刚落,原本轻松的气氛瞬间凝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一名官员忍不住问:“黄大人此言何意?请直言无妨。”其他官员也纷纷投来目光。
黄子澄淡然一笑:“昨日出了那么大的事,诸位今早为何都赶得这般早,还需要我多解释吗?《大明日报》为何偏选今日发行?各位大人皆是聪明人,何必明知故问呢?有些话我不方便明说,但我相信你们心里清楚得很。”
“此时此刻,不要再想着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了。不然对谁都没有好处。是非曲直,我想诸位心中自有一杆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