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不!绝不能接受!
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章 不!绝不能接受!,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圣旨已下,无人敢在此时违抗。
看着那些尽力掩饰喜悦之情的武将勋贵,文官们心中更加酸楚。
朱棣心中默默叹息一声。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局已定。
老朱说完话,牵着朱允熥走向龙椅。
黄子澄和方孝孺的手脚越发冰凉。
忽然间。
黄子澄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件事。
“启禀陛下,臣尚有一事需奏!”
顿时,大殿内的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入朝前,谁都能猜到今日朝会必有大事发生。
如今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起初,大家都以为这场审判的核心在于判定蓝玉是否有罪。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审问蓝玉的过程中,竟然牵扯出了朱标的遗愿。最终,皇帝亲口表示要将大明的江山托付给朱允熥。
虽然这并非正式的立储诏书,但在群臣面前公开提及,其意义不亚于正式确立储君。自这一刻起,大明未来的走向已成定局。
蓝玉也因此从有罪之人转变为功臣。此刻,黄子澄上奏之事绝非小事。朱元璋缓缓转过头来,示意他直言。
黄子澄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个时机十分危险,稍有差池,不仅自身难保,甚至可能株连九族。但他别无选择,如果朱允熥被正式册封为储君的消息传出去,再想挽回就太迟了。于是他鼓足勇气跪下。
------------
“臣启奏陛下,关于先太子的遗愿,兹事体大。”
“梁国公与吴王交情匪浅,单凭他一面之词不足以采信。”
黄子澄洞察敏锐,他深知皇帝刚经历了丧子之痛,恨不得将所有财产都留给儿子。若是真有朱标的遗愿,皇帝必定竭尽全力去实现。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否定蓝玉的说法。毕竟,即便朱标真有此意,当时未必有人在场作证,谁能保证其真实性?
果然,话音刚落,朱元璋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
蓝玉急忙说道:“陛下,此言千真万确!”
他对自己的说法充满信心,因为这是事实。当年朱雄英去世后,吕氏尚未扶正,朱允熥作为嫡长子身份明确。而常氏出身与诸多武将勋贵关系密切。
在那时的朱标心中,如果自己将来能够登基,朱允熥必然会被确立为太子。
即便朱标内心另有考量,在面对蓝玉、常升这样的武将权贵时,他也一定会这样说,以此来笼络人心。
至于这是否算得上朱标临终前的遗愿,就留给后人去理解吧!
朱标去世之后,蓝玉几乎已经将这些话忘却。
毕竟,朱标生前对他讲过太多的话语。
这些话只是在闲聊间随口提及,并非郑重其事地交代什么。
蓝玉自然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
更何况,在蓝玉看来,确定谁为储君,是老朱一人决断的事情。
即使朱标说了也不一定起作用。
更别说他已经不在了!
但昨晚朱允熥特意叮嘱,自己的根本就在于对朱标的忠诚。
蓝玉这才仔细回忆朱标生前讲过的每一句话。
随后,就想起了这件事。
要表现对朱标的忠诚,难道不就是要把朱标说过的话铭记于心并严格遵守吗?
至于是闲谈还是正式命令,这真的重要吗?
反正朱标确实说过!
那么,谁能说这不是朱标心中的意愿呢!
黄子澄眼神凌厉,质问:“你说的话都是故太子所说,可有人能证明?”
话音刚落,旁边的开国公常升猛然惊醒。
他急忙跪拜道:“臣可以作证,梁国公所言属实。”
“故太子当时说话时,臣就在现场,听得一清二楚。”
“当时还有几人在场,周围也有侍卫,他们都能作证。”
“陛下若不信,可传他们入殿,当场质询,自会**大白。”
黄子澄顿时感觉如同一盆冷水从头顶浇下。
原以为朱标的话仅对蓝玉一人说过,没有证据,他便可从中阻挠。
却不料还有其他人见证。
老朱冷声道:“你还有什么话说?”
黄子澄当然不敢再纠缠。
常升敢这样说,显然不惧对质。
继续纠缠下去只会让自己难堪。
实际上,黄子澄清楚,以朱允熥之前的处境,朱标说出这样的话并不稀奇。
也并无多大意义,更谈不上是什么遗愿!
毕竟,朱允熥作为嫡子的事实摆在眼前。
朱标自然认定自己是继承人,对他人言辞也未加深究。但这未必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旦真正面临立储,朱标必会反复权衡再作决定,那时或许并非朱允熥的必然之选。
黄子澄心有此念,满朝文武多有同感。
然而,这话难以出口。
无法对一位深爱儿子、刚经历丧子之痛且一心完成亡儿遗愿的老父亲提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