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缓步前行,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以辈分作为拒绝拜师的理由,那么他的军事学院计划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之前朱允熥也曾考虑到这一点,但总觉得有些束手无策。

他再聪明,辈分是改不了的事实。

有了燕王带头,打破常规礼制,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只是连朱允熥自己也明白,在这个礼教严苛的时代,礼制的束缚有多沉重。

他甚至没敢往深处想。

在这方面,朱允熥很钦佩姚广孝。

并不是人人都敢于突破规矩,脱离礼教的束缚。

果然,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和尚!

难怪他在儒学最兴盛时,能写出《道余录》。

实际上,姚广孝被后人指责为祸乱天下的妖僧,辅佐燕王夺权只是原因之一,占比连一成都不到!

相反,许多人还是认可他此举有再造社稷、重定乾坤的功劳。

真正让他背负千古骂名的,正是他后来编写的《道余录》。

姚广孝在书中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无情批判。

他认为朱熹的理论全都是错误的!

这才是捅了马蜂窝。

遭到了天下读书人的强烈反对,从此骂名不断!

如果没有那本《道余录》,姚广孝在历史上可能不是被视为祸乱天下的妖僧,而是被尊为重定乾坤的千古良相了。

毕竟,历史是由读书人书写的!

朱允熥笑着回应:“大师所言虽有道理,但此行为终究背离传统,不合礼法,燕王就不惧他人议论?大师对此似也毫不在意?”

“世间之事,若惧怕闲言碎语,便一事难成。”姚广孝说道,“贫僧只知顺应天意,不论人言,更不拘泥于礼制。”

“天意在先,人言与礼制皆可忽略。”

“吴王欲掌控大明江山,此乃天意。”

“为了江山稳固,天下太平,些许礼教规范,又算得了什么?”

“岂能因小失大?”

“吴王当日敢于殿上直言请求储君之位,堪称空前绝后之举。”

“可见吴王对礼制和人言并无过多顾忌,这与贫僧的想法如出一辙。”

朱允熥再次大笑。

然而在他心中,他觉得在这点上,朱棣或许不会听从姚广孝的意见。

道衍虽才智超群,谋略深远,但他对朱棣有着特别的情感。

人对身边亲近之人,对关系深厚之人,总会存有偏见,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

这种偏见便会干扰他的判断。

朱棣在其他事务上都会采纳姚广孝的建议,唯独此事例外。

老和尚聪慧一生,终究还是凡人,不是仙人。

凡人有凡心,难免因情感影响而做出误判。

当然,朱允熥并未将这些话说出口,这完全没有必要,只会让老和尚徒增伤感。

姚广孝继续说道:“但贫僧始终不明白,陛下诸子当中,若论野心、地位、声望,首推秦王和晋王。”

“秦王身为次子,太子去世后,自然排在首位。”

“晋王久守边疆,手下精锐无数,就连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都在其指挥之下。”

“单论实力,燕王远不及他。”

“依常理推测,这二人应是除了献王之外,最有希望成为储君的竞争者。”

“为何吴王偏偏只盯着燕王,对秦、晋二王却不屑一顾呢?”

“近日吴王遇刺,依贫僧看,秦、晋二王嫌疑最大。”

因为他们两人会比老朱活得久啊!

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即便老和尚再机敏,也料不到这一点。

所以才会产生疑惑。

然而,这桩刺杀之事终究需要有个交代。

杨士奇劝他顾全大局,先借刺杀之事扳倒朱允炆再说。

如今杨士奇的计划已然成形,只待时日,便可见分晓。

关于刺杀一事,他也可以着手调查一番了。

只是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等等!

朱允熥心中忽然警铃大作。

不对!

自己既然穿越而来,必定会引起连锁反应。

那秦王和晋王,是否还会在老朱去世前便早早离世?

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也许现实早已偏离了原有的轨迹。

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若是这样,自己一直忽略了这两位王爷,无疑是重大失误。

之前有些主观臆断,过于相信历史不会改变。

总以为历史的进程不会轻易动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深山村里娶娇妻

乡村田园

徒儿住手,为师把你当女儿养啊!

乐师

许总为爱跪雨夜,只求她原谅

琉璃火

反派终结者

哈颜尚

我的异能是生病

偷偷的偷

玄牝迷踪:九龙壁

是蓝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