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那就增商税
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章 那就增商税,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货币发行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流通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一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困难重重,稍有不慎便会使得资金流向那些不需要它的地方,而未能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派发修筑河堤的工人,无疑成了一个极佳的途径。
借此机会,把资金送到百姓手里。
建国库、设银行、收商税,他的改革计划已悄然展开。
朱允熥说完,不管那两人是否仍在震惊,说道:“就这样吧,本王也累了。若无别的事情,本王先行休息了。”
严震直仿佛刚从梦中清醒,提醒道:“殿下,此事非同小可,还需慎重考虑!”
朱允熥不予理会,径直离开。
身后,赵勉先是神情复杂,很快恢复平静。
随后,他嘴角浮现出一抹明显的兴奋笑意。
……
“卖报啦!卖报啦!最新出炉的大明日报。今日有重磅消息,吴王废除宝钞提举司,设立大明银行,发行新钞!”
清晨,金陵街头,报童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喜讯!从今天开始,百姓可以用新钞缴税,或者在粮仓购买粮食!”
“大明银行接管国库,户部自此只负责账目。”
“大事记!吴王下令,从今日起,商税增加,税率从三十税一调整为十五税一。”
“新版大明宝钞的样式,刊登于大明日报,快来看看!”
……
洪武二十五年十月三日。
《大明日报》公布朝廷撤销宝钞提举司、设立大明银行、发行新钞以及改革商税的消息。
过去朝廷的政令,需逐级传达,耗费不少时日。
即便贴出告示,百姓知晓后四处传播,也需要三五天才能广为人知。
如今有了《大明日报》,每日印刷十余万份,一日之内即可让全金陵城尽知,并迅速扩散至城外。
同一时刻,朝廷的公文也在快速送往各地州府。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
“以后国库都用新钞提取,不用银子?这岂不是荒唐吗?”
京城各大衙门的官员对此难以置信。
虽然大明推行纸币已有多年。
但实际操作中,依然是宝钞与银子并行。
真正关键的地方,仍然依赖银子。
比如官员的薪俸,依旧是半银半钞的形式。
确实如此,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一半的宝钞形同虚设,就当它是不存在的。
剩下的另一半白银,才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薪俸。
如今要是全改成宝钞发放,他们怎能不紧张?
“别急,看这上面写着呢,拿着新版宝钞,可以到大明银行换银子,只需缴纳少许手续费就行。”
有些官员显得很镇定。
“我不急,我又不是靠这点收入过日子。”一些家境优渥的官员毫不在意。
“等宝钞一到账,我就马上去银行换成银子。”有官员说,“我家就靠着这些收入养家呢。”
“你们说,吴王这样改,就不怕假钞满天飞,银行兑不出银子吗?”
有官员低声嘀咕。
“对呀,我们大明的宝钞从发行开始就跟白银分开了。只顾印制,不管兑付。”
有官员焦虑地说:“现在吴王这么改革,交税用新钞,买粮也用新钞,银行还负责兑付,难道真不怕出岔子吗?”
“我不明白,如果银行硬性兑付,一两宝钞能换一两银子的话,那朝廷何必费劲印钱?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有官员困惑地说道。
此话一出,立刻引来许多官员的附和。
“没错!”
“正是如此!”
“我也想不明白!”
“谁知道吴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呢?”
这些官员没有现代金融知识,自然难以理解其中的玄机。
“莫非吴王想先骗来银子,以后赖账?”有官员揣测道。
“也不是不可能哦。”
有官员道:“先用这个办法稳住人心,之后大量印制宝钞,买百姓的东西,再废除现有规定,不许用新钞交税、买粮,也不兑换了。”
“如果真是这样,倒也算个不错的策略。”有官员既赞成又怀疑地说:“只是这样一来,恐怕会对朝廷的声誉造成影响。”
“朝廷的声誉值几个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