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曹国公府
ZeroCool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章 曹国公府,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ZeroCool章,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朱元璋众多亲属中,李文忠是最有学问的一位。
尽管后来因故屡次斥责李文忠,甚至动过杀心,但最终念及亲情,网开一面。
待李文忠去世后,更是对其多次表彰厚待。
因此,李景隆作为李文忠的后代,备受朱元璋另眼相看。
可若李景隆真的要阻碍朱允炆的道路,干预大明军事学院建设之事,那朱元璋定会翻脸不认人。
血缘有别。
外甥的子孙,怎能与亲孙子同日而语?
更何况,朱元璋最宠爱的孙子正与此息息相关,关系到大明江山的传承与安定。
……
曹国公府。
李景隆尚未有任何动作,却已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记。
当下,他刚与黄子澄见面。
“黄先生驾临,李某未曾远迎,深感歉意!”
在未见黄子澄前,李景隆便命其在门房等候,毫不担忧怠慢他人。
然而此刻相见,立即换上一副谦谦有礼的姿态。
同时,故意不以官职称呼黄子澄,而是尊称为“先生”,以表敬意。
这正是李景隆一贯的行为准则。
在他人面前,他总是一副谦逊有礼的模样,颇有些儒雅将领的风采,完全不像那些出身显赫的富家子弟那样傲慢无礼。
然而,私下里的他却截然不同。
“刚才是有急事耽搁了,没能及时接待黄先生,景隆在此向先生致歉,还望先生不要见怪。”
黄子澄万万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谦卑,先前的不满顿时消散了不少。
他摸了摸胡须,心中暗赞此人倒还算懂得礼数,不像其他武将那样粗俗无礼。
当下笑着回应道:“曹国公言重了,下官不过是稍等片刻而已,实在不敢承受如此客气的话。”
两人寒暄几句后,李景隆邀请黄子澄坐下,仆人端来了茶。
“黄先生今日来访,恐怕不是单纯为了闲聊吧。”
李景隆饮了一口茶,随即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不过是个粗人,不及你们这些读书人心思缜密。黄先生若有要事相告,不妨直言。”
黄子澄听出了他的意图,略加思索后说道:“今日的《大明日报》,曹国公想必已经看过了吧?”
“看过了!”李景隆故作钦佩之态,“燕王殿下好学的精神,确实值得敬佩。”
“我们这些武将都应该以燕王为榜样。”
“说实话,我也在考虑是否应该效仿燕王,拜师吴王门下呢?”
他微微前倾身体,做出倾听的样子,笑着看着黄子澄。
黄子澄是献王的人,这一点众人皆知。
而这次吴王夺取了献王继承人的位置。
虽然两兄弟表面上维持着和睦的表象,但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之间早已势如水火。
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都不会无动于衷,献王也不例外。
他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试探黄子澄的反应。
从这里也能看出献王的态度。
黄子澄面带微笑,拿起茶杯,用茶盖轻拨茶叶,吹了吹热气,待茶水微凉后才小口品尝道:“此茶滋味浓郁,回味悠长,确实是上品。”
李景隆笑道:“若黄先生喜欢,我让人送些过去给你府上。”
“不过,黄先生还未回答我的问题。”
黄子澄放下茶杯说道:“曹国公若不肯坦诚相见,我又怎能如实作答呢?”
“罢了,曹国公若是不惧世人非议,让李家蒙受屈辱,大可拜吴王为师。”
“只是不知,若天下勋贵功臣、武将都成了吴王的**,陛下会如何看待此事?”
他压低嗓音,靠近一些说道:“到那时,这江山究竟姓吴还是姓朱,恐怕连他自己也难以定论吧。”
李景隆眉头微蹙,沉思片刻后缓缓道:“陛下信赖吴王,或许此举正是陛下的安排。”
黄子澄冷笑一声,问道:“你相信这话?自古至今,有这种先例吗?”
李景隆默然良久,才开口问:“方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我怎么做?”
黄子澄轻笑一下,抚了抚胡须答道:“曹国公威名显赫,岂能甘愿向一个孩子低头?”
“但若不从,则又怕对方实力强大,难以抗拒,进退维谷。”
“依黄某看,曹国公所忧,实属多余。”
“目前,曹国公无需苦恼。”
“恰恰相反,这是曹国公成就功业、表明忠诚的最佳时机。”
李景隆脸色微动,急切地追问:“此话怎讲,请方先生指点迷津!”
黄子澄端起茶杯啜饮一口,随后说道:“陛下宠溺吴王,对其信任深厚,此乃常理。”
“陛下性情中人,当日朝堂之事,想必你也有所耳闻。”
“吴王今日地位,皆因泪水换来的!”
“是陛下念及与故太子旧情,才如此倚重吴王,让他代管国事。”
“然而,别忘了,陛下既是父亲,也是君主。”
此言一出,李景隆心中猛然一惊,眼神闪烁。
黄子澄稍作停顿,继续说道:“父子之情与帝王之义,并不冲突。”
“陛下虽准其监国,却从未下令让他创办大明军事学院,收揽天下功臣武将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