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小生我怕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才子扬名中秋夜,帝王识珠巧考教,小强逆袭记,小生小生我怕怕,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威仪赫赫震朝时。
李民缓缓地走过来,步伐从容而稳健,他的脸上带着谦逊而温和的笑容。他走到张小强面前,双手拱起,微微低头,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与优雅:“在下黄某人,久仰张公子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张小强见状,连忙站起身来,双手同样拱起,微微欠身还礼,脸上洋溢着诚挚的笑容:“见过黄员外,小生不才,能得员外青睐,实感荣幸。”
李民轻轻一笑,他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亲和与真诚,仿佛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他伸出手来,邀请张小强一同坐下,然后开口道:“公子才华横溢,对联对得妙笔生花,实在是令人佩服。不知公子可愿与在下共饮一杯,共赏这明月清风,畅谈诗词歌赋?”
张小强点头应允,他的心中一阵欣喜,能够与李民这样的名人雅士共饮畅谈,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他转身吩咐侍从取来酒杯与酒壶,两人相对而坐,开始畅谈起来。
他们的谈话内容广泛而深入,从诗词歌赋到四书五经,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故,无不涉及。张小强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深入浅出,他的言辞间充满了智慧与见解,让李民听得如痴如醉。每当张小强谈到精彩之处,李民都会举起酒杯,与张小强碰杯共饮,两人的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欢乐与和谐。
渐渐地,李民开始试探张小强的治国才能。他轻轻放下酒杯,眉头微皱,脸上露出一种忧虑的神情,叹道:“吾走南闯北,见过很多地方的百姓生活困苦,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吾心中实在难受。吾曾想尽一些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但终究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子才智过人,不知对于如何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有何高见?”
如果是很突兀地问如何富民强国,张小强肯定会有所怀疑。但面对这一问题,张小强也有所戒备。他略一沉思,缓缓说道:“小生认为首在安民,多行仁政,以固邦本。夫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使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又倡礼义,教民以德,使人心向善、向理。且设郡县,置官吏,以理民事、听诉讼,维护地方之秩序。再者,重军备,以保国家安全。常修武备,练兵备战,使边境无忧,外敌不敢轻犯。又兴水利,治水防灾,确保农田丰收,民生安定。至于财政,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鼓励农耕,减免赋税,以充盈国库,备不时之需。同时,亦注重文化之传承,尊儒术、尚文教,使百姓沐浴文化之光。综上,即在于重农、倡德、设治、修武、兴利、轻赋、崇文,以此七事为纲,而国家得以安宁,百姓得以乐业。”张小强因为心中有所防备,回答也按照历史上各朝代治国策略来回答,中规中矩。
李民听后大为赞赏,他激动地拍案叫绝道:“公子所言极是!真乃国之栋梁也!”他的脸上露出了欣赏和敬佩的表情。
张小强谦虚地笑道:“在下只是略知一二,还需多多学习。”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而且,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关注诗词歌赋、治国之道,还要关心天下大事、民生疾苦。”
李民点头表示赞同,他说:“正是如此,我们作为读书人,更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接着,他又问张小强有什么看法。
张小强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要倡导文明道德风尚,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李民对张小强的回答非常满意,他认为张小强不仅有才华,还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于是,两人继续畅谈起来,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的谈话不仅涉及了诗词歌赋、治国之道等文化领域的问题,还谈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大事。在这中秋之夜,他们仿佛成了知己好友,共同探讨着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