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小生我怕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洛阳大儒生恶计,学宫败坏才子名,小强逆袭记,小生小生我怕怕,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程伟目送着王二离去的背影,眼中交织着复杂难辨的情绪:疑惑、不甘,还夹杂着几分怒火。
就在几日前,中秋诗会的余韵还在长安城中回荡。张小强的四诗一文,如同春风拂过大地,迅速传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不久,这阵风又翻山越岭,吹到了洛阳。这四诗一文——尤其是那首意境深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篇铿锵有力的《破阵子》以及那篇磅礴大气的《阿房宫赋》——在文人墨客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仿佛洛阳的文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花。
黄程伟,身为洛阳文坛的泰斗,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听闻了这四诗一文的消息。他本不屑一顾,但心中的好奇驱使着他细细品读。然而,当他逐字逐句地品味这些作品时,内心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华与情感,犹如一股清流,冲刷着他长久以来被世俗污染的心灵。
可是,随着张小强这四诗一文在洛阳的传播,这位名不经传的落魄书生竟然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风头无两。街头巷尾,茶馆酒楼,无不议论着这四诗一文的精妙之处,赞美着张小强的才华横溢。
黄程伟身为洛阳文坛的大佬,地位显赫,平日里受到无数人的尊敬与追捧。然而,眼见着到处都在讨论这四诗一文,风头竟被这一个落魄书生抢去,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不满与妒忌。
昨日,黄程伟如常般在学宫中悠闲地漫步,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在地面刻下他身为大儒的权威与地位。他的目光在四周巡视,学子们敬畏的目光如同阳光般洒落在他身上,他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内心并无多少波澜。
然而,当他走到一处幽静的庭院时,一阵热烈的讨论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他微微皱眉,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学子围坐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与钦佩,仿佛正在挖掘世间最珍贵的宝藏。
黄程伟心中疑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他走近后,才听清他们讨论的内容——竟然是张小强的诗句。他听着学子们热烈讨论着张小强的诗句,心中的疑惑渐渐变成了不悦。
他轻咳两声,试图打断他们的讨论。这几个学子听到声音,纷纷停止了讨论,回头一看,原来是黄程伟来了。他们立刻起身,拱手行礼,脸上露出恭敬的笑容。
黄程伟本以为他们会像往常一样,上前巴结他,然后他再对他们进行一番教导。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几个学子只是简单地跟他打了个招呼,便又立刻投入到讨论中,仿佛他这个洛阳大儒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一般。
这一幕,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黄程伟的脸上。他站在那里,怒火中烧,心中的妒忌之情更是如同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他望着那些热烈讨论的学子,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一个落魄书生能够抢去他的风头,让他这个洛阳大儒被晾在一边。
黄程伟转身离去,背影显得异常落寞。他心中的嫉妒之火已经燃烧到了极点,对张小强的敌意与敌意也愈发强烈。他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挽回自己在洛阳文坛的地位和名声。
如今王家的王翰林来请他帮忙诋毁张小强,让张小强身败名裂,这恰好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开始了一场针对张小强的暗斗与较量。他知道,自己即将踏入一场漩涡之中,但他也深信,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影响力,必定能够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上风。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手中的古籍,心中却已开始谋划如何让张小强身败名裂。
黄程伟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他唤来一名心腹仆人,低声吩咐道:“你去寻一名技艺高超的匠人,制作一本假的‘家传典籍’。这本典籍要做得越旧越好,纸张要泛黄,仿佛历经百年沧桑。至于内容,就抄录那落魄书生张小强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破阵子》以及《阿房宫赋》。”
仆人领命而去,不久后带回了一本制作精良的“家传典籍”。这本典籍的封面用深色的绸缎包裹,边角磨损,显得古朴而陈旧。翻开封面,纸张已经泛黄,墨色略显暗淡,但字迹却清晰可辨。每一页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典籍上,张小强的诗文被一字不落地抄录了下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句婉约而豪放,既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与超脱,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破阵子》则充满了激昂的战斗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中;《阿房宫赋》则以磅礴大气的笔触,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与奢华,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黄程伟拿着这本假的“家传典籍”,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相信,只要稍作谋划,这本典籍定能成为他打击张小强的有力武器。他要将这个落魄书生彻底踩在脚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