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灾年穿越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灾年穿越,老婆和别人刚睡过又不联系了,一只颓废的大肥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揭开锅盖,将红薯切成小块,放进糊糊里。香味飘出,东厢房的姑姑们止住了咳嗽,明珠和巧儿也抬起头,眼里闪过渴望。沈默轩端着碗走到炕边,吹凉了喂给小妹:“明珠,吃点甜的。”
十二岁的沈明珠咬了口红薯,眼泪突然掉下来:“哥,这比大食堂的糖块还甜。”旁边的巧儿只有十岁,捧着碗吃得狼吞虎咽,粥汁顺着下巴流到脖子里。
大姑沈刘氏抹了把眼泪:“老天爷开眼,总算给咱们留了条活路。”二姑沈李氏咳嗽着说:“明日我去公社大食堂帮厨,看看能不能捡些菜帮子回来。”三姑沈张氏最年轻,才四十岁,却已咳得直不起腰:“我在后山看见有人挖观音土,咱们可不能吃那东西,吃了要胀死的。”
沈默轩坐在炕沿,看着家人啃食红薯,心里一阵发酸。原主的记忆里,这个冬天,三姑就是因为吃了观音土,撑破了肚子。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暗自发誓,一定要用这个空间,让全家人活下去。
夜里,沈默轩独自走进空间,开始规划种植。黑土虽只有一亩,但灵泉灌溉下,作物生长极快,红薯土豆可以轮作,还能种些棉花和桑树。畜圈里有几只母鸡和一头小猪,都是空间自带的,以后可以慢慢繁殖。
他蹲在井边,捧起灵泉水喝了一口,清甜回甘,浑身暖洋洋的。想起小妹和巧儿的浮肿病,他又舀了些水,装进陶罐,准备明天让她们当药引子。
鸡叫头遍时,沈默轩才从空间出来,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充满希望。土炕上,大哥二姐已经起床,准备去生产队上工。沈秀兰塞给他一个红薯:“快吃,吃完去补个觉,白天还要去挖‘野地瓜’呢。”
沈默轩咬了口红薯,软糯香甜,比空间里的还要好吃几分。他知道,这是因为心里有了盼头,苦日子终于有了转机。
晨光熹微中,村里响起敲梆子的声音,生产队长赵铁柱站在村口大喊:“全体出工!去公社林场挖树坑,晌午每人发半两麸子面!”
沈默诚拍了拍沈默轩的肩膀:“我走了,夜里回来再商量。”他穿上露脚趾的棉鞋,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融入晨起的人群中。
沈秀兰开始收拾碗筷,将剩下的红薯藏进灶膛的灰烬里——这是防偷的老办法,去年大食堂时期,各家各户都靠这招藏点救命粮。她回头看见沈默轩盯着玉佩发呆,轻声道:“小轩,以后咱们兄妹三个就是这秘密的把门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哥知。”
沈默轩点头,看着二姐单薄的背影,突然想起原主记忆里,二姐为了给他换半块玉米饼,偷偷去镇上卖了陪嫁的红头绳。那个年代的亲情,比任何珍宝都珍贵,而他,即将用这个神秘的空间,守护这份珍贵。
日上三竿时,沈默轩揣着陶罐去了后山。他找到一处隐秘的山洞,将灵泉水分给附近的几户孤寡老人——这些老人无儿无女,早就断了粮。原主生前常帮他们挑水,如今有了灵泉,正好借这个由头送些“救命水”,也能堵住村里人的嘴。
“沈家小子,你哪来的甜水?”村口的王大爷喝了水,浮肿的脸竟消了些,拉着沈默轩的手不放。
沈默轩笑道:“后山有个泉眼,水甜着呢,大爷您每天去接些,比喝雪水强。”他不敢多待,放下陶罐就往家跑,心里却记下了,以后可以用灵泉泡野菜,做成“强身茶”,分给村里人,既积德,又能避免被怀疑。
回到家,沈秀兰正在教明珠和巧儿纺线——这是从空间里摘的棉花,虽然不多,但纺成线可以换些盐巴。沈默轩悄悄将空间里新收的棉花放进竹筐,看着二姐惊喜的眼神,知道这个冬天,他们终于有了盼头。
夜幕降临,沈默诚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手里攥着半两麸子面——这是一天的工分奖励。沈秀兰将麸子面拌进红薯糊糊里,全家围坐在土灶旁,喝着热乎的粥,听沈默诚讲生产队的事:“赵铁柱那小子盯着咱们家呢,今早在后山看见咱们的脚印,问我是不是偷挖了集体的地瓜。”
沈默轩心里一紧,却听大哥继续道:“我骂他放屁,说后山的野地瓜早被他爹挖光了,他才没敢吱声。”三人相视而笑,知道以后行事要更谨慎。
深夜,沈默轩再次进入空间,看着黑土里新结的红薯,突然发现田边多了一包种子——玉米、小麦、棉花、桑树,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药材。他恍然大悟,这空间会根据主人的需求,自动提供种子,只要用心耕种,就能生生不息。
他蹲下身,轻轻抚摸黑土,仿佛触到了爹娘的手。这个灾年,这个饥荒肆虐的年代,他带着现代的农业知识,带着神秘的玉佩空间,即将在这片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让沈家在绝境中破土而出,迎来新生。
窗外,北风依旧呼啸,土炕上的家人却睡得安稳。沈默轩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公社的粮食统购,邻居的怀疑,政治的压力,但他不怕,因为他有家人,有空间,有一颗想要改变命运的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