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木器换粮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木器换粮,老婆和别人刚睡过又不联系了,一只颓废的大肥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默诚按照弟弟教的,憨厚地笑:“后山崖缝里捡的,厂长要是看得上,我每周送两把来,换个临时工名额就行。”
王建国拍着他的肩膀大笑:“临时工?只要你能保证每月五把这样的斧子,我直接给你转正式工,还能住厂里的集体宿舍!”他压低声音,“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这斧子的来路,你要是敢泄露半个字——”
沈默诚忙不迭点头,心里却松了口气。出了厂门,他摸了摸怀里的招工表,发现上面的“家庭成分”栏被划了红圈,想起弟弟连夜伪造的“三代贫农证明”,突然觉得手里的斧子比平时重了三分。
腊月廿三,沈家迎来第一次“丰收宴”。沈默诚用粮票换了半块腊肉,沈秀兰用空间面粉蒸了花卷,就连三个姑姑都喝上了灵泉炖的鸡汤。巧儿咬着花卷,突然指着窗台上的农具惊呼:“哥,锄头把上的金斑会动!”
众人望去,只见木柄上的麦穗状金斑在油灯下若隐若现,像是活过来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沈默轩心里明白,这是空间木材与玉佩的共鸣,却故意笑道:“傻丫头,那是树疤,明天带你去后山看真正的‘会动的麦穗’。”
深夜,沈默诚独自坐在门槛上,望着后山的方向。新打的农具藏在空间入口的石缝里,那里新栽了三棵空间松树,树苗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比普通松苗粗上一倍。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自从弟弟说这是沈家的“活命根”,他便时刻揣在怀里,睡觉都不敢离身。
“诚子,想啥呢?”大姑沈刘氏披着棉袄过来,手里攥着双新纳的鞋底,“你爹临走前说,沈家的男人就得像后山的松树,经得起风雪。如今你带着弟妹们熬出了头,他在底下也能闭眼了。”
沈默诚接过鞋底,触到里面垫着的空间棉絮,柔软得像云彩:“娘,等开春,我打算用老陈换的化肥在后山开块地,就说种‘试验田’,收的粮食……”
“收的粮食先紧着孩子们。”大姑打断他,浑浊的眼睛望着东厢房,“你二姑的痨病虽好了,可巧儿还在长身体,明珠在公社小学教书,也得吃得体面些。”她忽然压低声音,“秀兰说,你换的粮票能给巧儿做件新棉裤?”
沈默诚点头,看着大姑蹒跚着回屋,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她把自己的棉裤撕了给巧儿补棉袄,自己裹着草帘子过夜。他抹了把脸,起身走进地窖,空间里的灵泉正在静静流淌,新打的农具整齐地摆在石台上,木纹里的金斑愈发清晰,像是老祖宗在暗处看着他们,看着沈家在这饥荒年代,用双手和秘密,耕出一条活路。
赵铁柱的脚步声再次在村口响起,这次他没带狗,却抱着个陶罐,里面装着沈家送的“松针茶”——喝了能治咳嗽的“神药”。沈默诚冷笑,知道对方又来讨好处,却不打算揭穿。在这吃人的年代,利益交换比刀子更能堵住嘴。
雪越下越大,沈默轩正在空间里尝试用灵泉水浸泡棉籽,忽然发现黑土边缘又扩出半亩地,新土上竟自动长出了麻类植物。他想起《农正秘典》里的“五果篇”,知道空间在根据他的需求自我调整,心里既喜又忧——秘密越大,风险也越大,可看着家人逐渐红润的脸色,他知道,这条路,必须走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