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浮肿蔓延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浮肿蔓延,老婆和别人刚睡过又不联系了,一只颓废的大肥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春末的太阳像块烤焦的麦饼,挂在村口老槐树上,把地上的黄土晒得发白。沈默轩蹲在张老汉家的门槛上,看着老人蜷缩在草席上,脚踝肿得发亮,裤脚被撑开的缝隙里,皮肤泛着青紫色——这是连续三天只喝清水粥的症状。他悄悄从袖口摸出片灵泉泡过的野苋菜叶,塞进老人嘴里,叶脉间的金斑在舌苔上一闪而过。
“伯,含着,后山的野草根,败火。”沈默轩低声道,“明早我让明珠带碗菜汤来,您可别说出去,免得公社说咱搞特殊。”
张老汉混浊的眼睛亮了亮,野苋菜的清甜在口腔扩散,浮肿的牙龈竟渗出血丝——这是灵泉起效的征兆。他抓住沈默轩的手,指甲缝里嵌着陈年的黄土:“娃,你家的‘神草’,救了咱村二十三条命了,可别让赵铁柱那厮知道……”
院外传来胶鞋踩碎石的声响,沈默轩立刻起身,拍了拍衣襟上的土——那里别着片普通的槐叶,用来掩盖灵泉的草木香。赵铁柱的破锣嗓子响起:“沈默轩,公社让统计浮肿病人,你家要是藏着‘资本主义补药’,老子连锅端!”
他转身看见赵铁柱叉着腰站在枣树下,裤脚沾着后山的红土——那是沈家“试验田”的方向。沈默轩故意露出袖口的野苋菜汁痕迹,苦笑道:“铁柱叔,您看我像藏补药的吗?张伯吃的是我在后山挖的野酸模,您要不信,咱现在去挖?”
赵铁柱盯着他袖口的红痕,想起自家婆娘喝了沈家的“野菜汤”后,浮肿消了大半,喉咙突然发紧:“少废话!把名单给我,别让老子动手。”他接过沈默轩递来的破账本,看见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三十七个名字,全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回到家,沈秀兰正在厨房熬菜汤,灵泉水在铁锅里咕嘟作响,漂着野苋菜、马齿苋和空间里的金瓤薯皮——后者被煮得发白,看不出金斑。三姑沈张氏蹲在灶台边,往汤里撒着槐叶碎,香气混着苦味,正是普通野菜汤的味道。
“小轩,”大姑沈刘氏压低声音,“东头的李婆子又晕过去了,我想给她送半碗汤,可赵铁柱的婆娘盯着呢。”她手里攥着个缺角的陶碗,碗底刻着极小的麦穗纹,“要不装在普通陶罐里,让巧儿送去?”
沈默轩点头,目光落在墙角的竹筐上,里面码着二十个陶罐,外层涂着后山的红土,只有家人知道,其中五个罐底刻着麦穗——那是装灵泉汤的标记。“让巧儿走后山小径,”他叮嘱,“遇见赵铁柱就说摘槐花,筐里的陶罐用槐叶盖住,他不敢搜孩子的东西。”
黄昏时分,沈家院子飘出野菜汤的香味,比往常浓上三分。沈默诚从木材厂回来,肩上的麻袋里装着半袋麦麸——这是用空间松木给厂长婆娘做梳妆台换的。“县上的‘浮肿病防治组’明天到,”他边说边往汤里撒麦麸,“赵铁柱在公社放话,要查每家的‘特殊食材’。”
沈秀兰擦了擦手,从地窖取出五坛腌菜,坛口的麦穗结比平时系得更紧:“我准备了三坛普通酸白菜,两坛灵泉泡的,到时候给防治组的人尝,就说‘土法子治浮肿’。”她忽然看向沈默轩,“小轩,你说赵铁柱为啥突然这么积极?”
沈默轩盯着汤锅里的金瓤薯皮,想起早上在后山看见的脚印——比赵铁柱的鞋码小两号,显然是生人留下的。“怕是县上有人盯上了,”他低声道,“明天防治组来,我带他们去后山,就说野苋菜长在岩缝里,普通人进不去,断了他们的念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