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纺织小组
一只颓废的大肥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纺织小组,老婆和别人刚睡过又不联系了,一只颓废的大肥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细雨如烟似雾,沈默轩站在纺织组临时厂房的檐下,看着二姐沈秀兰在织机前演示新改良的纺织工艺。灵泉浸泡过的棉纱在梭子间穿梭,织出的土布泛着柔和的光泽,比普通布料密了近三成。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玉佩,感受着空间内灵泉的波动——那里的鲁桑林在符文阵法的滋养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
\"秀兰,\"沈默轩走进厂房,脚步声惊动了正在学习的妇女们,\"公社刘书记下午来视察,你准备下汇报材料。\"沈秀兰摘下老花镜,目光在布面上逡巡:\"哥,纺织组现在有三十八人,可织机只有十二台,要是刘书记要求扩大规模......\"她的声音里带着担忧,毕竟每台织机的改良都离不开空间技术。
沈默轩还未开口,就听见院外传来汽车喇叭声。刘书记的吉普车碾过湿漉漉的石板路,车门打开时,露出他身后跟着的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戴着眼镜,手里抱着台笨重的照相机。\"沈厂长,\"刘书记笑着打招呼,\"这是县报社的记者,来拍拍你们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典型。\"
沈秀兰立刻迎上去,用灵泉浸泡过的桑蚕丝帕擦手:\"刘书记辛苦了,快进来看看我们的新织品。\"她特意将用灵泉棉纱织的床单铺在织机上,花纹是虎娃照着空间古籍里的图腾设计的,既有民族特色,又暗藏符文痕迹。刘书记摸了摸布料,眼睛一亮:\"这布好啊,比供销社的的确良还舒服!\"
记者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沈默轩注意到,戴眼镜的记者特意拍摄了织机的细节。他不动声色地挡住镜头:\"同志,这织机是祖传的老物件,怕闪光灯伤了木头。\"记者点点头,转而拍摄妇女们的工作场景。沈默轩趁机将织机上的灵泉棉纱换成普通纱线,动作快如闪电。
参观结束后,刘书记在临时办公室坐下,沈秀兰端来灵泉泡的桑葚茶。\"秀兰啊,\"刘书记抿了口茶,\"纺织组现在是公社的金字招牌,县革委会打算收编,成立公社直属的纺织厂。\"沈默轩和沈秀兰对视一眼,后者的手在围裙上捏出褶皱:\"刘书记,我们纺织组能有今天,全靠姐妹们的手艺,要是收编了,管理权......\"
刘书记摆摆手:\"放心,你们还是管理层,\"他压低声音,\"但利润得三七分,公社拿大头。\"沈默轩知道这是变相夺权,但此时不能硬抗。他咳嗽一声,接过话头:\"刘书记,三七分没问题,但我们有三个条件:第一,纺织组保留'红星'字号;第二,技术骨干不能抽调;第三......\"他从抽屉里取出个木盒,里面是用灵泉蚕丝做的棉被,\"这是给您和嫂子的,冬天盖着暖和。\"
刘书记摸着棉被,嘴角上扬:\"小沈啊,你总是这么懂事。\"他在文件上签下名字,\"就按你们说的办,明天公社就下文。\"等他离开后,沈秀兰瘫坐在椅子上:\"哥,这等于把我们绑在公社的战车上了。\"沈默轩望着窗外的细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背靠公社,才能挡住更多明枪暗箭。\"
纺织小组正式挂牌为\"红星纺织组\"的那天,虎娃在空间里摆下祭坛,用灵泉祭祀织机符文。沈默轩站在一旁,看着少年熟练地结印,想起古籍中\"器灵共生\"的记载——或许,这些改良的织机真的能与空间产生共鸣。当第一匹印有\"红星\"商标的土布下线时,布面上的图腾纹路隐约发光,只有在灵泉照射下才能显现。
然而,平静很快被打破。某天深夜,沈默诚冲进地下室:\"哥,纺织组的织机被人动了手脚!\"原来,有人剪断了织机的关键部件,而现场留下了赵铁柱的脚印。沈默轩皱眉:\"不可能,他今天一整天都在猪场值班。\"虎娃突然开口:\"沈叔,脚印的方向指向织机,但鞋底的泥是后山的,赵铁柱叔今天没去过后山。\"
经过调查,真相浮出水面——是邻村纺织组的组长嫉妒红星纺织组的生意,故意嫁祸。沈默轩带着赵铁柱上门理论,当对方看到赵铁柱腰间的猎枪和沈默轩手中的公社批文时,立刻服软。这件事让沈默轩意识到,必须加强技术封锁,同时培养自己的安保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