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青铜觉醒,土夫子自传,涧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1958年刊:一只捧着收音机的手

- 1985年刊:实验室地面的阴影

- 2010年刊:祭坛的一角

只有当七本杂志在虚空中拼合时,才能看清完整画面——

那根本不是科研设备,而是一座青铜祭坛。

父亲站在中央,脚下跪着七个穿防护服的人。他们双手捧着自己的喉骨,正在将其嵌入祭坛的凹槽。照片角落的日期显示:1985年7月14日——父亲\"自杀\"前一天。

陆远的骨瓷右手突然不受控制地刺向前方的青铜镜。

镜面像水银般波动,吞没了他的手臂。一种被千万根烧红的铜针同时穿刺的痛感顺着神经蔓延,但他无法挣脱——

镜中的青铜神树开花了。

七盏青铜灯从枝头垂下。

每盏灯的造型都对应一个年代的杂志封面,灯芯浸泡在暗红色液体里。燃烧时散发出的不是热浪,而是带着铜锈味的青烟。这些烟雾在真空中凝成七个甲骨文字:

\"非\"、\"攻\"、\"血\"、\"脉\"、\"声\"、\"纹\"、\"钥\"

陆远突然明白了。

父亲参与的从来不是什么考古项目。

那是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

人体青铜铸造实验

第三节 血脉传承

陆远的意识在剧痛中分裂。

他的视野突然被拉长,仿佛同时存在于七个不同的时间点——

1958年,某处地下实验室。

七名身穿老式防护服的研究员围成一圈,中间是一台改装过的红灯牌收音机。为首的老者颤抖着划开自己的喉结,取出的不是软骨,而是一块泛着青铜光泽的骨片。骨片表面布满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古老的电路板。当他把骨片嵌入收音机时,调频指针突然卡死在92.4mhz的位置。

1985年7月14日,深夜的703所。

父亲站在青铜祭坛前,脚下跪着六个穿防护服的人。他们每人手持一台收音机,机壳已经拆开,露出里面嵌着的喉骨。父亲的手术刀划过第七个人的喉咙时,那人突然抬头——是年轻时的顾瞎子!他的眼白已经变成玉琮的青绿色,嘴角咧开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弧度:\"非攻血脉...终于齐了...\"

2010年12月15日,酒泉发射中心

搭载北斗卫星的火箭即将升空。身穿航天服的工程师正在检查一个铅封的黑色箱子。透过缝隙能看到里面不是精密仪器,而是七块形状各异的青铜片——每块都刻着《少年科学画报》的出版日期。当倒计时归零时,箱子里传出清晰的金属嗡鸣声,频率恰好是92.4mhz。

2023年,良渚博物馆闭馆夜。

值夜班的保安发现玉琮王正在渗出青黑色液体。监控录像显示,这些液体在地面自动流淌,形成与北斗七星完全一致的图案。保安伸手触碰的瞬间,他的右手开始骨瓷化,皮肤变得透明,露出底下青灰色的骨骼。

现在,同步轨道上。

七盏青铜灯的火光突然暴涨。灯芯燃烧的不是油,而是从七大遗址光柱中抽取的某种能量。青烟凝聚成的七个甲骨文字开始旋转重组,最终拼成一句话:

\"以血铸器,以骨传声,非攻归位。\"

陆远的左手完全骨瓷化了。裂纹顺着手臂向上蔓延,所过之处的皮肤变得半透明,能看到底下青灰色的骨头表面正浮现出细密的纹路——与青铜编钟上的铭文一模一样。更可怕的是,他感到自己的喉结正在融化,那块植入的玉琮旋转着下沉,与颈椎融为一体。

七具漂浮的尸体突然同时指向地球。

长江流域的光网剧烈闪烁,七大遗址的地下传出沉闷的轰鸣。良渚博物馆里,玉琮王自动旋转起来,十二节纹路全部亮起;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残件在展柜中渗出露珠般的铜液,那些液体落地后竟像活物般向某个方向流动。

最恐怖的是——

在长江入海口的位置,一个新的光点正在亮起。那里是703所的旧址,现在已被改建成博物馆。光点迅速扩大,很快与其他七个光柱连成一体,补齐了北斗七星图案中缺失的辅星位置。

陆远突然明白了父亲笔记中的那句话:\"北斗不是导航系统,是唤醒它们的闹钟。\"

七盏青铜灯同时熄灭。

在黑暗降临前的最后一刻,陆远看到地球表面浮现出一张巨大的人脸轮廓。长江是嘴,七大遗址是眼睛,而703所的光点正好位于眉心位置。那张嘴缓缓张开,吐出一串青铜编钟——

每个钟里都蜷缩着一个骨瓷化的人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斩神,照个相的事

唉咱就是玩

寄世界于墨染

左丘雥

你好!宇智波?

喝红茶的绿茶

上古卷轴:火与光之龙

亚健康鼠鼠

穿成炮灰又如何:我的道侣是大佬

平一遂愿

宝可梦:从废土开始的探索之旅

想要成为大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