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青铜纪元,土夫子自传,涧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对面的正是顾瞎子,防护面罩下那张腐烂的脸上,右眼的玉琮正在疯狂旋转。
更可怕的是球形空间中央悬浮的东西——
那是一台由七台红灯牌收音机组成的装置,每台都拆除了外壳,露出里面嵌着的喉骨。七块骨头拼成的形状,赫然是人类声带的放大模型。
\"频率校准最终阶段。\"
父亲尸体的声音直接传入陆远脑海。七具尸体同时松开手,转向中央的收音机阵列。他们腐烂的声带振动起来,发出的却不是人声,而是青铜器在祭祀时特有的共振频率。
陆远的航天服彻底解体了。
青铜枝桠从他体内生长出来,与太空中的青铜树虚影连接。他感到自己的意识正在分裂——
一部分留在轨道上,看着地球表面的青铜化蔓延;
一部分沉入地心,感受着倒生之树的脉动;
还有一部分……回到了1958年的那个实验室。
年幼的自己正趴在门缝上,看着七位研究员将喉骨植入收音机。而桌上的《少年科学画报》创刊号,正缓缓渗出青黑色的液体……
第三节 纪元更迭
长江两岸的景象开始割裂。
北岸的草木疯狂生长,叶片边缘滋生出细密的青铜锯齿,树干表面浮现出甲骨文状的裂纹。杨树柳树的枝条扭曲缠绕,在空气中组成巨大的青铜鼎纹样。而南岸的建筑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氧化,玻璃幕墙长出铜绿,钢筋水泥表面浮现出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与云雷纹。
陆远漂浮在太空中,感受着身体最后的蜕变。
他的皮肤已经完全金属化,呈现出青铜器刚出土时的青灰色光泽。右眼的玉琮与航天器的观测系统彻底融合,视野可以随意切换——此刻他正看着自己的故乡,那座长江边的小城。
街道上的人群静止如雕塑。
他们的皮肤正在泛起青铜光泽,眼白逐渐被玉琮的网格纹路占据。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孩子们——操场上的小学生保持着做早操的姿势,喉咙里却发出老式收音机调频时的沙沙声。他们的嘴角同步上扬,露出不属于人类的机械性微笑。
七大遗址同时传来轰鸣。
良渚的玉琮王浮到半空,十二节纹路全部亮起青光,投射出的星图笼罩整个遗址公园;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残件自动拼接,断裂处渗出青黑色黏液,将碎片黏合成完整形态;石家河的古城墙砖块重组,浮雕刻画的正是一株倒生的青铜巨树......
而太空中,北斗卫星群开始集体变轨。
七颗卫星脱离原有轨道,在真空里重新排列成某种古老阵型。太阳能板全部转向地球,将接收到的阳光聚焦反射,最终汇聚在长江入海口那株倒生的青铜树上。树冠内的球形空间骤然亮起刺目的青光,内壁镌刻的新闻标题开始融化重组,最终凝固成一句新的宣言:
\"青铜纪元,正式开启。\"
陆远的意识突然无比清晰。
五千年来的考古发现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回——那些青铜器从来不是礼器或祭器,而是休眠中的信号接收器。良渚玉琮是频率校准器,三星堆神树是天线,而长江七大遗址的地下结构,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唤醒系统。
人类文明史,不过是场精密的倒计时。
他的骨瓷右手自动抬起,在真空中划出一个古老符号——那是所有出土青铜器内壁都刻有的族徽,也是七大遗址地下结构的统一设计图。
地球开始回应这个手势。
七大遗址的光柱突然弯曲,如同被磁铁吸引的铁屑,向长江入海口汇聚。当七道光流在入海口碰撞的瞬间,海床裂开一道深渊。某种巨大的青铜结构正从地幔深处缓缓升起——
那是一口钟。
直径超过一公里的青铜巨钟,表面刻满历代《少年科学画报》的封面。钟锤是七具骨瓷化的尸体抱团组成,而悬挂钟体的,正是那株倒生的青铜神树。
\"当——\"
钟声在真空中无声震荡。
陆远看到自己的左手彻底骨瓷化,裂纹顺着手臂蔓延至胸口。没有疼痛,只有某种冰冷的接纳感——仿佛这具身体终于回到了它应有的形态。
最后一刻,他望向地球。
东半球已经完全笼罩在青铜色的光晕中。而西半球的夜空里,北斗七星的位置,七颗青铜编钟正在同步轨道上闪闪发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