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 地心回响,土夫子自传,涧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尸体突然抬起骨瓷右手,食指断裂处伸出一根青铜丝,笔直地指向陆远的喉咙。那根丝线在半空分裂成七股,每股末端都挂着一块微型喉骨,形状正好对应人类声带的七个振动模式。
\"用它在子时三刻唱醒地心。\" 井水突然沸腾得更加剧烈。浮沉的杂志全部融化,青铜液在空气中凝结成七面镜子。每面镜子都映出不同年代的陆远,但每个\"他\"的右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骨瓷化:
- 1958年的镜面里,刚出生的他被放入青铜摇篮,护士的右手缺失无名指
- 1985年的镜面里,七岁的他趴在实验室门缝,目睹父亲将喉骨植入收音机
- 2010年的镜面里,他戴着航天手套,将一段青铜枝送入卫星载荷舱
最恐怖的2023年镜面中,完全骨瓷化的他正站在某个巨大青铜结构前。那个结构的形状像一株倒生的树,根系向上延伸,枝干刺入地壳。而他手里捧着的杂志,内页全部空白,只有封底的条形码在渗血……
镜子突然同时碎裂。
千万块碎片悬浮在空中,每一片都映出陆远变形的脸。他的左手不受控制地抬起,骨瓷化的指尖轻触其中一块碎片——
1985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第三节 地脉琴弦
走廊开始扭曲变形。
两侧的墙壁像被无形的手揉捏的锡纸,向中间缓缓挤压。无数嵌在墙上的手表被碾碎,齿轮和弹簧迸溅而出,却在半空中突然静止,随后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朝着陆远飞来。
他没有感到疼痛。
那些金属碎片接触皮肤的瞬间,竟像水滴融入海绵一般,悄无声息地渗入他的体内。陆远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臂——皮肤下隐约可见细小的齿轮在血管间游走,顺着血液循环流向心脏。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金属部件在胸腔内组装的\"咔嗒\"声。
顾瞎子的尸体已经完全融化。
青铜色的液体顺着地面的纹路流淌,填补了地图上长江入海口缺失的部分。当最后一滴液体归位时,整张地图突然从地面剥离,悬浮到半空中,卷曲、变形,最终形成一面巨大的青铜鼓。
鼓面上镌刻着精细的纹路——那是放大版的《少年科学画报》封面,1958年的dNA双螺旋图案已经扭曲变形,变成了两股缠绕的青铜树枝。
\"咚——\"
无人敲击,鼓面自鸣。
声波在狭窄的走廊里来回震荡,震碎了剩余的镜子。七大遗址的光点从鼓面上浮起,化作七根发光的弦,悬浮在陆远面前。它们并非静止,而是以不同的频率振动着,像是一把无形的竖琴正在被拨动。
陆远不受控制地抬起右手。
骨瓷化的指尖轻轻触碰最粗的那根弦——
\"嗡......\"
弦音响起的同时,他的视野被强行拉远。
不是幻觉,而是某种跨越时空的视觉共享。他看到长江不再是河流,而是一道横贯中国大地的巨大裂缝,裂缝深处涌动着青铜色的光芒。七大遗址所在的位置,七根青铜巨柱从地心深处拔地而起,像钉子一般将这道裂缝死死钉住。
每一根巨柱内部,都沉睡着一位\"守墓人\"。
良渚的玉琮王坑下,蜷缩着身穿50年代防护服的身影;三星堆祭祀坑深处,一个骨瓷化的躯体正在缓慢呼吸;石家河古城的地基里,青铜血管在岩层中脉动……
而703所旧址下方——
那里没有巨柱。
只有一株倒生的青铜树,根系向上刺入地壳,主干延伸向地核深处。树冠的位置,隐约可见一个巨大的、蠕动的黑影,被无数青铜锁链缠绕束缚。每当锁链颤动,长江的水位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鼓面上的血字突然扭曲重组:
\"癸酉年七月初七,子时三刻。\"
这是最后期限。
陆远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漂浮在太空。面前的青铜镜已经碎裂成渣,七大遗址的光网正在逐个熄灭。唯有长江入海口的那个新光点越来越亮,亮度甚至盖过了轨道上的太阳反射光——
那里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有什么东西——
即将破土而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