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m白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渚畔青羽照心痕》,云麓词心录:白云着,zym白云,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云麓词心录·第十七章·渚畔青羽照心痕》
暮春的溪水漫过浅滩,将两岸新绿揉成细碎的鳞光。煜明握着狼毫的手悬在宣纸上,墨汁在砚台里晕开一圈圈涟漪,却迟迟落不下笔。案头摊开的《禽羽谱》里,翠鸟的工笔画栩栩如生,蓝羽上的金斑像凝固的朝晖,让他想起三日前在青渚湾偶遇的那对鸟儿。
一、青渚遇羽
那日晨光未曦,他背着画囊穿过芦苇荡,忽见浅滩处立着两截枯木,枝头正停着两只翠鸟。羽毛在晨露中泛着绸缎般的光泽,靛蓝与橙红交织的羽翎随呼吸轻轻颤动,细长的喙尖相触,像是在交换晨露的清甜。煜明屏住呼吸蹲下,指间的炭笔在速写本上沙沙游走,却总觉得纸面的线条比眼前的灵动少了几分气韵。
“公子可是在画翠鸟?”
清泠的嗓音惊起苇叶上的露珠,他抬头看见岸边长衫女子正俯身拾捡 fallen 的樱花,素白裙角沾着几瓣粉雪。女子腰间悬着的青玉佩饰随动作轻晃,映得晨光愈发清透——是邻镇青瓷坊主的女儿,苏砚秋。
“去年冬日见你在湖心亭画残荷,今日又追着鸟儿跑。”砚秋笑着走近,目光落在速写本上,“翠鸟最妙在振翅时翎羽翻卷的弧度,像揉碎了一溪蓝天。”她指尖轻点纸面,袖口的梅香混着水汽漫上来,“前日我在溪边拾到片翠鸟羽毛,蓝得能映出人的影子,倒像是从诗里飞出来的。”
煜明忽然想起案头未写完的《翠羽情》,笔尖在纸上顿出个墨点。去年深秋,砚秋曾托人送来半幅《寒江独钓图》,留白处题着“孤舟独钓江心月,不及青瓷半盏温”,那时他便觉得,这女子眼中的风物总带着诗的韵脚。
二、羽影成诗
青渚湾的夜来得很慢,暮霭像淡青色的丝绒裹住水面。煜明坐在竹筏上,听着远处归鸟的唧啾,忽然看见两道蓝影掠过水面,正是日间那对翠鸟。它们停在残桩上,喙尖相触的姿态像在私语,翅羽交叠时,竟在暮色中泛出细碎的金芒。
他摸出袖中宣纸,墨笔在月光下洇开:“水岸残桩立暮晖,双栖翠鸟意相偎……”笔尖忽然凝滞——前日砚秋说起翠鸟羽毛时,眼尾的笑意不正是这般温柔?去年冬至,她冒雪送来新烧的青瓷笔洗,掌心的温度透过釉面传来,那时他画的《踏雪寻梅图》,梅枝上的积雪竟比真雪还要晶莹。
“公子好兴致。”砚秋的声音从苇丛中传来,她撑着小木舟靠近,船头放着个青瓷食盒,“新腌的糖渍樱花,配着碧螺春正好。”月光在她发间流淌,像给墨色长发镀了层银边,“方才见你画鸟,倒想起幼时读的《禽经》,说‘翠,羽青而文,其性矫’,可我瞧着它们双栖时,倒比人间许多情分更真。”
煜明望着食盒上釉绘的翠鸟纹样,忽然想起砚秋曾说,每只瓷鸟的尾羽弧度,都是照着真鸟振翅的瞬间描的。“去年你送我的笔洗,底部刻着‘羽映清光’,”他忽然开口,“那时我不懂,如今见了这对翠鸟,才知清光原是眼中倒映的彼此。”
砚秋的指尖轻轻划过食盒边缘,釉色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父亲说,瓷胎要经过千度火炼才能成器,可有些情分,却像翠鸟羽上的光泽,天生便带着照见人心的力量。”她抬头望向停在残桩上的鸟儿,“你看它们互哺时的眼神,倒像是把余生都融在这一眼里了。”
三、戴胜双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