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永乐帝问金刚经 多宝佛说如是观,黑衣沙门,青灯轻剑斩黄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定场诗:金銮殿外起烽烟,双教寺中论妙玄。帝王问法寻降伏,佛祖谈经示护全。五方列阵平心火,万姓安居即福田。莫道朝堂非净土,须弥芥子自同天。
话说永乐十八年,京城秋高气爽,紫禁城飞檐映着金菊
明成祖朱棣批阅军报至子夜,忽觉心头烦躁 —— 山东蝗灾未解,漠北鞑靼又犯边,更有民间传言修罗族借旱魃之力祸乱中原,百姓皆言 “劫数难逃”。成祖搁笔长叹,忽记起金陵双教寺有位 “多宝禅师”,据传能知过去未来,遂换了青衫,只带三两名锦衣卫,踏月往城西而去。
双教寺本名 “大报恩寺”,因当年郑和下西洋带回西域佛经,寺中僧众兼修显密二宗,又藏有截教遗留的 “护世玄阵图”,故民间称 “双教”。朱棣方至山门,便见山门前两盏琉璃灯忽明忽暗,灯影中竟现刀兵相接之象,细辨却是无数百姓面容在火光中痛苦扭曲。
“陛下可是为‘降伏其心’而来?” 山门内转出一老僧,头顶肉髻隐现金光,袈裟上绣着五方五帝纹章,正是多宝佛所化。此佛本是截教通天教主大弟子,封神后随佛教东传,修成 “护世如来”,专解人间帝王劫数。
朱棣心下一惊,知对方识破身份,遂合十道:“朕闻《金刚经》云‘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今四海未靖,黎民困苦,朕心若沸汤,还望禅师指点。” 多宝佛微笑引其入殿,只见殿中无佛像,唯有五座青铜法坛分置东南西北中,坛上各立一面令旗,旗上绣着 “青帝句芒”“赤帝祝融” 等名号。
多宝佛轻拂衣袖,五旗突然无风自动,化作五道流光绕殿飞旋
“陛下请看,这是截教护世阵的‘五方平衡术’。” 多宝佛指尖点向中央法坛,“东方木旗主生,主百姓衣食;南方火旗主变,主政令通达;西方金旗主断,主刑法律例;北方水旗主藏,主仓储军备;中央土旗主和,主万民安乐。”
朱棣凝目望去,见五旗光影中竟显露出山东灾民跪求甘霖、漠北将士浴血沙场、江南商队舟车络绎等画面,忽有所悟:“禅师是说,治国如布阵,需平衡五方?” 多宝佛摇头:“非止五方,是平衡万姓之心。陛下可知,修罗族为何能在人间兴风作浪?因人心有执 —— 饿者执食,贫者执财,富者执权,战者执仇,执念成网,便成修罗业火。”
“那朕当如何降伏此心?” 朱棣按剑追问。多宝佛指向中央法坛上的 “土德令旗”,旗面忽现 “民” 字金光:“当年姜尚封神,将截教‘有教无类’与阐教‘替天行道’合流,方定人间秩序。陛下若能视万民如土德,承载其苦,化育其生,便是‘降伏其心’。” 说罢袖中飞出一卷《金刚经》,经文忽化千万光点,融入五旗之中。
朱棣忽见光点聚成 “护世” 二字,落在自己掌心,耳畔响起多宝佛低吟:“所谓降伏,非以力压,乃以心容。昔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曰:不也。陛下治天下,若能不执于‘朕即天下’,而念‘天下即朕’,便是无上菩提。”
正论法间,殿外忽有金鼓之声,锦衣卫急报:“启禀陛下,山东急报!”
原来是蝗灾之地突现异相 —— 蝗虫腹中生火,啃食庄稼时竟燃成烈焰,百姓传言 “修罗蝗神降世”。多宝佛闭目感应,叹道:“这是截教余孽金鳌圣母借蝗灾炼‘众生执火’,欲聚人间怨气为修罗业火。”
朱棣拍案而起:“朕当年靖难,刀山火海亦不惧,岂容妖魔祸国!” 多宝佛却伸手按住其肩:“陛下可知,当年齐天大圣闹天宫,靠的是金箍棒;而如来降伏他,用的是五行山。五行山非压其体,乃定其心。陛下若能以‘护世阵’定民心,便是最好的降魔杵。”
说罢挥袖指向东方法坛,青帝令旗突然暴涨,化作万里青鸾虚影,振翅间便有甘霖自云际落下。“陛下可命户部开仓放粮,以‘生’之德破‘饿’之执;令工部修渠引水,以‘通’之利破‘困’之执。” 多宝佛又指向西方金旗,旗上忽现刑官审案图,“严惩贪墨官吏,以‘明’之断破‘私’之执;大赦天下囚徒,以‘宽’之仁破‘怨’之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