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大秦驰道工程
甩哥来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大秦驰道工程,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甩哥来了,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秦国疆域不断扩展,新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交通、运输以及信息传递,便是其中最为凸显的问题之一。
飞鸽传书,飞鸽有可能走散,容易被各地猎人猎杀。
五百里、八百里加急,只能在道路修建比较完善的地方快速传递消息。
快船也是一样的道理,陆地范围,道路不畅的情况下,人员调动,物资运输,消息传递,都是效率低下。
一旦秦国疆域继续扩大,那么边境之地,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山高皇帝远的不受控区域。
尤其是关外大片荒芜地区更是如此。
因此,“驰道”修建工程,被正式提上日程。
在严洛原本的世界,驰道已经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
不仅仅是道路修建的夯实平整,甚至其中还有类似现代轨道的道路。
这种道路,基地夯实平整坚固,路基上面架设枕木。
枕木间距,正好适合马匹全力飞奔,产生“自激振荡”效应,让马匹无法停止。
只有到了某个站点的时候,枕木之间的间距才会逐渐变为完全平整,让马匹能够实现“到站停车”。
严洛记得在一个考古新闻上看到过,秦始皇时期的驰道遗迹甚至还是复线的,就和现在的铁路轨道一样,支持来回运送人员、物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秦始皇功绩之中,有“车同轨”这个词。
同时也解释,为什么秦国人员调动、物资调配能如此迅速,甚至有七日内将足够60万秦军灭楚的粮草运达前线的惊人案例。
现代轨道车是以火车头来驱动,而古代轨道车,则是以马力来驱动。
但个中原理却是大同小异。
这一项工程,是内阁中枢司联合各部大员的奏章,一起拟定出来的。
当下严洛便令阳榷规划此事,以严城到镇胡城、关外临川城、更始县、棱堡群以及更远的区域,修建第一条驰道路线。
暂以八重轨道驰道,统一轨道宽度,同时建造相同宽度的运输马车,马政寺将一些适合拉货的马匹训练、实验并拟定轨道枕木间距。
第二条则是严城通往玄京的驰道,规划四重轨道驰道。
以此先计算一下,需要的成本。
光是这两条驰道,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配合驰道修建的驿站、仓库等等,也要计算在内。
这注定是一项大工程,然而一旦规划完毕,开始一站一站铺设轨道,也能让大秦的物流运输和情报传递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今后还能专门修建用于客运的驰道,加强各地人员往来效率。
否则以目前秦国疆域,假设需要将最西面黑石郡一名官员,调任到最东面青丘郡去,不考虑恶劣天气因素,也不考虑舟船是否会损坏、晚点,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也需要差不多两个月才能抵达。
而很显然,秦国的疆域大小,还有进步的空间。
最西面的凉国还在闭关防守,最东面的赵国、封国还依然健在。
更别说南方还有大大小小的国家,表面臣服,内心依然打着各种小九九。
不过这也正好,大量基础建设工作,需要大量人手。
各地砖窑、林场、营造坊都急需人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