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黑风之声的建立
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章 黑风之声的建立,姑父有力挺送小芳的背景故事,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岛军的心理战攻势,如同阴魂不散的苍蝇,嗡嗡作响。
高音喇叭架在封锁线外围,用蹩脚的中文反复播放着劝降口号、污蔑黑风寨的谣言,甚至还有靡靡之音,试图瓦解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他娘的!吵死了!”王大彪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缸子乱跳,“大帅,这帮小鬼子太膈应人了!天天跟念经似的,俺脑瓜子都嗡嗡的!”
林好揉着太阳穴,脸色也不好看。
这噪音污染简直是精神折磨。
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负面宣传,时间长了,难保不会动摇人心,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情况下。
“堵不如疏,骂不如打。”林好眼神一凝,“他们有喇叭,咱们就建个广播电台!用咱们自己的声音,盖过他们的狗叫!”
建立广播电台?
王大彪瞪大了眼睛:“电台?那玩意儿……咱们行吗?不是说得洋玩意儿才行?”
李墨涵捻着胡须,眼睛却亮了起来:“大帅此言甚是!以声对声,以正压邪!此乃舆论之战,攻心为上!正可借此弘扬我黑风寨之威名,阐述大帅之经略!”
“行不行,得试试才知道。”林好看向角落里一直沉默的技术骨干陈博文,“老陈,这事儿还得靠你。咱们缴获的东岛军电台零件,废旧收音机,还有仓库里那些破铜烂铁,能不能凑合出一个能广播的玩意儿?”
陈博文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专注。
他沉吟片刻,说道:“理论上可行。广播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功率放大和天线匹配。我们有缴获的东岛军野战电台,可以拆解改造,牺牲一些功能,集中资源提升发射功率。材料…确实有限,需要大量替代和尝试。”
“那就干!”林好拍板,“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技工班全力配合!必须尽快搞出来!”
命令一下,黑风寨那简陋的土法兵工厂旁,又开辟出一个新的“科研重地”。
陈博文带着技工班,一头扎进了零件堆里。
那台缴获的东岛军九四式无线电机被大卸八块,还能用的电子管、电阻、电容被小心翼翼地拆下来,归类整理。
找不到合适的变压器?用土法绕线圈!
缺少高频线圈?拿漆包线在竹筒上缠!
功率不够?几个电子管并联试试!虽然发热量惊人,还得专门安排人扇风降温,但总算把功率提上去了那么一点点。
整个过程充满了“土味”智慧和暴力美学。焊锡点粗糙得像癞蛤蟆皮,线路布局杂乱得如同蜘蛛网,散热基本靠风扇和祈祷。
王大彪来看过几次,每次都挠着头出去:“俺瞅着悬乎,这玩意儿能响?”
林好内心也打鼓:“这不科学,但很土匪……希望能响,别炸就行。”
发射机主体磕磕绊绊地搞定了,天线又成了难题。
专业的广播天线想都别想。
陈博文大手一挥,带着人上了根据地最高的山头。
砍木头做支撑杆,把能找到的所有铁丝、铜线全搜刮来,不够的就用粗麻绳浸泡盐水甚至混入铁锈粉末,增加导电性。
一根歪歪扭扭、造型奇特的“土法天线”就这么被竖立起来,迎风招展,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主义风格。
硬件勉强凑齐,软件内容则由李墨涵全权负责。
这位“理论大师”此刻文思泉涌,激动得脸颊泛红。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奋笔疾书,很快就拿出了一沓厚厚的广播稿。
《告黑风寨全体军民书》、《揭露东岛倭寇滔天罪行檄文》、《论大帅土豆经济学之深远意义》、《我们必胜!黑风寨必胜!》……
标题一个比一个响亮,内容慷慨激昂,充满了李墨涵式的“狂野解读”和对林好的无限拔高。
他还亲自从识字班里挑选了几个嗓门大、口齿还算清楚的半大孩子,进行“播音员”培训。
“注意!要有气势!要带着感情!要让每一个字都砸进听众的心坎里!”李墨涵唾沫横飞地指导着,“记住,你们传播的是大帅的声音,是黑风寨的号角!”
为了增加特色,他还特意强调:“就用咱们这疙瘩的土话!让小鬼子和二鬼子听不懂最好!让老少爷们听着亲切!”
终于,在一个傍晚,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简陋的广播室里,陈博文紧张地调试着设备,技工们围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