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短暂的和平与战后规划
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章 短暂的和平与战后规划,摊牌了我真是土匪不过地盘有点大,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墨涵则被林好委以重任,在山洞里办起了“扫盲班”和“干部培训班”。
一群大字不识的糙汉子和半大孩子,挤在昏暗的土洞里,跟着李墨涵摇头晃脑地念着“天地玄黄”。
虽然进度缓慢,笑话百出,但知识的种子总算开始播撒。
陈博文也没闲着,他带着几个胆子大的年轻人,捣鼓着简易的卫生所,用土法熬制草药,宣传基本的卫生知识,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要烧开。
他甚至用上了卡秋莎送来的那台宝贝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小虫子”,试图向大家解释疾病的来源,虽然大部分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但对这位“洋先生”的敬畏又多了几分。
当然,林好最关心的还是军事。
东岛军虽然撤了,但威胁仍在。
缴获的武器弹药被优先补充到一线部队,训练一刻也没有放松。
尤其是炮兵和坦克兵这两个“宝贝疙瘩”。
炮兵训练场上,依旧是鸡飞狗跳。
王大彪扯着嗓子,用他那套“土匪流炮击心得”指导着学员。
“都给俺瞅准了!风往东刮,炮口就往西偏一点!感觉!要靠感觉!”
“轰!”
炮弹出膛,歪歪扭扭地飞出去,炸在目标旁边几十米的地方。
“操!又他娘打偏了!下一个!”
虽然精度依旧感人,但比起最初连炮弹都塞不进去,已经算是“巨大”进步了。
至少,他们能把炮弹出膛,并且大概落到目标区域了。
那两辆九四式坦克,更是训练场的“明星”。
在几个被迫营业的东岛军俘虏的指导下,黑风寨自己的坦克兵(大多是以前开过拖拉机或者胆子特别大的愣头青)终于能把这铁疙瘩开动起来了。
虽然启动时浓烟滚滚,开起来哐当作响,转向时恨不得把地都犁一遍,但它确实能动了!
这天傍晚,林好召集了王大彪、李墨涵、冷雨和陈博文,在地道枢纽的“会议室”里开会。
昏暗的油灯下,几个人围着一张破木桌。
“这次打退鬼子,大家都辛苦了。”林好先开了口,“战果很大,但暴露的问题也不少。”
他看向李墨涵:“尤其是情报工作,这次差点吃了大亏。以后必须加强侦察,把眼睛和耳朵放得更远些。”
李墨涵郑重点头:“大帅所言极是,墨涵定当竭力完善情报网络。”
王大彪拍着胸脯:“大帅放心!下次鬼子再敢来,俺保证把他们揍得满地找牙!咱们现在有炮了!还有那铁王八!”
冷雨则比较冷静:“部队训练还需加强,特别是新兵和技术兵种,战斗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陈博文扶了扶眼镜,补充道:“物资消耗也很大,特别是弹药和药品,我们需要建立更稳定的补给来源,手工业作坊也需要扩大规模,提高技术。”
林好听着大家的发言,点了点头。
“大家说的都对。”他手指敲着桌面,“鬼子这次吃了亏,绝不会善罢甘休。这短暂的和平,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所以,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种田、练兵、搞生产、抓教育,一样都不能落下!”
“咱们现在是家大业大了,但底子还薄。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壮大自己!”
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每个人脸上凝重的神情。
虽然打跑了鬼子,赢得了喘息之机,但所有人都清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林好看着桌面上那颗被他盘得有些光滑的土豆,心里默默盘算着。
粮食、武器、人才……还有那该死的“土味黑科技”,下一步该点哪个方向的技能树呢?
任重道远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