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顺理成章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顺理成章,我与63岁的张芸小说 内容简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百姓的生命全赖他所给予的这一餐。
这一切皆顺理成章。
这是他从小耳濡目染、接受并运用的规则。
他对此深信不疑。
朱元璋用个人的观念构建了他的帝国。从一个贫民的角度看,幸福不过是温饱,再进一步则是安居乐业,再进一步则是食禄无忧,而这便是世间最大的福祉。
即便在他自己看来,他也是一个相当仁慈的君王。
毕竟历史上有几个皇帝如他这般关心黎民衣食?又有几个皇帝如他这般为维护治安绞尽脑汁?
只是他忽略了。
幸福并非仅限于温饱,还有其他需求。
而这些他从未想过,也不会考虑。
他追求的是朱家的万世基业。
不过夏白疑惑的是,为何朱元璋的性格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未登基前,因地方百姓助其北伐,他曾多次减免赋税;李文忠麾下士兵若敢掠夺百姓,他会勃然大怒,严惩不贷,整顿军纪;对于官员剥削百姓的行为,他也痛心疾首,并始终告诫部下不得扰民。
这一段历史中鲜有记载能让民众欢欣鼓舞的**,为何他登基仅十几年,便面目全非,令人难以置信。
朱元璋背着手站在那里,背对着夏白。
“你是我见过最有志气、最富血性的书生,可也是我最厌恶的书生。书生怎懂治国?又怎能明白坐稳江山的不易。”
“但我是从贫农出身,不但坐稳了江山。”
“还让大明千秋万代。”
“万世长青。”
“我知道我创立的大明有不少问题,但只要后代子孙按我的《大诰》行事,朱家的江山就能世代相传。我不需要他们多做什么,也不奢求变化,那都是*的源头,我就是要彻底杜绝。”
“让百姓安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
“朱家的江山就能永远延续。”
“万世长青。”
朱元璋双臂展开,眼中满是激动与兴奋,似乎已经看到了他所建立的大明帝国将永世传承,他的子孙也能长久享有这份遗产。
夏白转身面对朱元璋,看着那满脸得意的皇帝,冷然摇头:“你的想法很美好,可惜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朱元璋的笑容瞬间冻结,急切地盯着夏白:“什么?”
“你会死!!!”
---
朱元璋恶狠狠地瞪着夏白,脸色冰冷至极,厉声质问:“你竟敢说这种话?!”
夏白毫不退缩,直视着朱元璋,从容镇定地道:“我说,你!会!死!”
“放肆!”朱元璋眼中寒光四射,仿佛要用目光将夏白吞噬。
这一个“死”字,深深刺痛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经,他对这个字愈发忌惮和恐惧。
他同样畏惧死亡。
对死有着深深的不安。
自从马皇后去世后,朝野上下几乎无人再敢提及此事,但夏白的回答却让朱元璋又恼又惧。
他恼的是夏白竟敢在他面前提及死字,而惧的则是另一件让他夜不能寐的事情。
他忧虑自己为大明所做的一切是否会随着他的离去而付诸东流。
因此,他极为注重孝道。
为了使后世子孙不敢违背他制定的规则,他希望百官和百姓都遵循《大诰》所载,按其意愿行事。这是他推行《大诰》的目的所在,也是他最忧虑的事情。他多年来不遗余力地传播《大诰》,就是要将其确立为不可更改的律法,不容任何人违反,以确保大明江山永固。
然而,当夏白的一个“死”字出口,却让他多年的隐忧暴露无遗。
朱元璋震惊了,仿佛被触及了最敏感的神经。他死死注视着夏白,试图从对方的表情中寻找蛛丝马迹,证明这一切不会发生。他的大明帝国绝不会重蹈覆辙,他的子孙也绝不会违背他的规定。夏白分明是在挑衅,企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没错,一定是这样!
夏白望着朱元璋的脸色变幻莫测,心中叹息,抬头看向龙椅,轻蔑一笑:“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无人能逃避,你也不例外。”
“你终将死去!”
“你现在的反应并非因为恐惧死亡本身,你出身于战场,经历过无数生死,早已炼就一副冷硬心肠。”
“即便死亡降临,或许会让你感到惊讶愤怒,但如今你更担忧的是,你一生的努力会随着你的离去而付诸东流。”
“你为大明、为朱家筹划的万世基业,可能毁于那些不肖子孙之手。”
“最终导致大明*!”
“闭嘴!”朱元璋眼中怒火升腾,宛如受创的猛兽扞卫最后的领地与尊严。
自大明开国以来,他从未如此愤怒,也从未有如此强烈的杀意,就连对付胡惟庸时也没有这般浓烈。
“你在害怕?”夏白双手背负,嘲讽地看着朱元璋。
“害怕?我们怎么会害怕?可笑!”朱元璋冷笑,眼神依旧冰冷,言语间毫不退让。
“我们有何可畏惧的?”
“我是皇帝。”
“这天下的主宰。”
“从来只有别人惧我,从未有我惧他人。”
“你以为这些言语能够触动我?我这一生经历何事?刀架颈间也非第一次,我会惧怕吗?”
“我的后代,我是了解的,皆为孝顺之辈,我所设下的规矩,他们怎敢违背?”
“其他家族我不敢妄言,但我自家的,我还是有信心的。”
朱元璋笑着说道,他对自家子弟向来重视教化,尤其注重孝道的培育。
他坚信无人敢于违逆。
因此,他还特意颁布《大诰》,遍及全国,希望日后有官员监督,使众人不敢轻举妄动。
夏白放声大笑。
“你为何而笑?”朱元璋冷冷地问。
夏白答:“我在笑你自欺欺人太久,或者听惯了阿谀之词,竟真的将那些奉承视为真实。”
“你家的子弟真的如此顺从?”
“这话你也信?”
“如今你还活着,分封在外的藩王尚且对你的话置若罔闻,任其发展,待你离世之后,谁还会真正将那堆毫无意义的文字放在心上?”
“活人不会被死人束缚。”
“哪怕你是*。”
“至于你的另一套约束手段,就是将《大诰》公之于众,让官员与百姓学习,等到后世*出现过错时,让这些官员和百姓手持《大诰》进行裁决。”
“你不觉得这想法太过天真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