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收敛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收敛,我与63岁的张芸小说 内容简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父亲在外浴血奋战时,母亲则坐镇后方,与地方百姓打成一片,平息地方情绪,也不时规劝父亲收敛性子,化解纷争。
朱元璋如日,马秀英似月。
阴阳相济,成就明朝。
但随着母亲离世,那曾包裹父亲锋芒的护具也随之消失。
父亲的炙热光辉直洒大地,耀眼夺目,只是少了母亲的温婉,少了母亲助父亲收敛锐气,父亲的光芒对于世人来说太过刺眼。
“明。”
“大明……父亲……母亲……”
朱标苦笑着向夏白深深一揖,“多谢先生指点迷津,朱标已有所悟。”
夏白点头又摇头,回礼之后走向不远处一直等待的毛骧。
他的旅程即将开始。
---
夏白昂首前行。
慷慨就义。
朱标抬头看着夏白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微微震颤,一股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
他想唤住夏白。
然而,父皇定下的事,他无法轻易更改。
他曾试着劝阻,
却遭到父皇严厉的呵斥。
尤其是母后去世之后,他更加不敢违背父皇的意愿。
面对朱元璋,他内心充满敬畏与惧意。
像夏白这般胸怀壮志、品德高洁之人,若就此离世,无疑是对大明的巨大损失。
他深感愧疚。
他隐约觉得,夏白所言或许成真——他的离去不仅仅关乎个人命运。
而是象征着整个大明民族精神支柱的崩溃。
想到这里,他忆起曾经不屑的诗句:“十四万人齐卸甲,却无一人是男儿。”
如今,这句诗仿佛命中注定般降临到大明头上,当年蜀军降服不过是个例外,而今却是全天下。
一个缺乏血性和骨气的大明,真的能够长久稳固江山吗?
面临危机时,朝中又有谁能挺身而出?
智者避祸,君子远离危局。
难道大明后裔只能独自承担守土卫国的责任,被迫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殉社稷”的古训?
否则只能节节退让。
如此,父皇费尽心血开创的大明基业,岂非沦为笑谈?
那样的大明,又能延续几时?
朱标心绪紊乱。
夏白的话使他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焦虑,这是他从未有过的窒息感和无助感。
他觉得大明的天空似乎即将崩塌,曾令他骄傲自豪的父皇,似乎再也无力支撑这片天地。
朱标的视线开始朦胧。
他的脑海一片空白,夏白的身影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柔和熟悉的形象。
看到这张温暖熟悉的脸庞,朱标眼眶湿润,泪光闪烁,原本慌乱的心情因她的出现而归于宁静。
“母后。”
“孩儿不知该如何是好。”
“孩儿此刻好痛苦。”
朱标哽咽着向马皇后倾诉求助,马皇后未语,只是慈祥地注视着他,微微一笑,点头回应。
朱标低头沉默,流露出内心的委屈与恐惧:“母后,孩儿不敢替他说情,孩儿无法说服父皇。”
“孩儿……怕。”
马秀英将手轻轻搭在朱标头上,一如往常般温柔地抚慰着他那颗忐忑不安的心。
在她的安抚下,朱标的情绪逐渐平复。忽然间,他的脑海里灵光一闪,眼中透出了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激动地抬起头说道:“母后,我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我……”
正当朱标满心欢喜地想要与马皇后分享时,他猛然发现眼前不见了马皇后的身影。他的心顿时一紧,四处张望着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形。
最后,
朱标晃了晃身体,从梦中惊醒。
他满面愁容,哪有什么马皇后,不过是他对母后的深切思念幻化出的一场虚妄罢了。
若母后仍在世的话,
他便不会这般惶恐不安,也总有处可依靠。
朱标伸出双手,仿佛想要抓住什么,但终究两手空空。
他低声叹息一声,振作精神,不再沉溺于失落之中,转而看向夏白,朗声问道:“夏先生,朱标尚有一事相询。”
“烦请先生为我解惑。”
“朱标还记得,先生曾在那卷考卷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为王者,居高位者,当倾尽全力谋国家大事,以百姓福祉为首,以天下苍生为基,兴国富民。”
“探寻亩产千斤之粮食,造就日行千里的战车,征伐万里之外的强敌,呼风唤雨,驾驭世间万象。”
“此乃大国之风范。”
“朱标对此颇为好奇,在先生看来,这一切真的可以实现吗?世间是否真能再现这般繁荣景象?”
夏白未转身,依旧向前迈步,然而他的声音清晰地传了出来,语气既笃定又坚决。
“可以。”
“并且必然可以。”
朱标听后喜形于色,继续追问:“敢问先生,您心中是否知晓如何达成?”
朱标目光热切地注视着夏白。
他已经通过这种方式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只需夏白点头承认自己有办法,他便能以此为由说服朱元璋放过自己。
他深信,
夏白能够领会他的意图。
夏白停下脚步。
他依然没有回过头,而是伸手指向面前金碧辉煌的宫殿群,笑着问道:“殿下可知,这些恢宏的建筑出自何人之手?”
朱标愣了一下。
他仰头凝视着眼前的宏伟建筑,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知道答案。
但这显然不是他期待中的回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