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跑腿的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章 跑腿的,我与63岁的张芸小说 内容简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为了北方的安宁,也是为了安抚民心。”
“科举制度必定会被废止。”
解敏陷入沉思。
这确实是他未曾考虑过的角度。
站在政治和朝廷的角度看,这样的考量确有必要,大明不能仅依赖南方的半壁江山,也不能让南方独占所有优秀人才。
解敏在地方任职,经夏白点拨后,立刻明白了诸多事情。
他缓缓开口:“在科举废除后,皇帝多次将‘四书五经’赐予北方学堂,并派遣南方的学官北上,在北方大力推广教育,这实际上是在扶持北方的儒学发展。”
“旨在实现南北平衡。”
夏白点头表示认同。
他接着说道:“这些举措确实可以推动北方儒学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但要赶上南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南北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与政治。”
“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关于此次科举,我大胆猜测一下。”
“会试会有很大的调整。”
“据我所知,江北的考生文风朴实,而江南的考生文辞华丽。”
“这是目前最容易区分南北的方式。”
“体现在考卷上便是策问。”
解敏突然看向夏白,明白了为何夏白会在贡院那日说这次会试的策问部分并不重要。
他早就得出这个结论。
因为南方学子擅长文辞,能言善辩且善于引用经典,在策问这种较为自由的形式下,南方学子的文章通常会优于北方学子很多。
让科举达到南北平衡的最佳方法。
就是一刀切。
让策问成为锦上添花的部分。
解敏凝视着夏白良久,苦笑而言:\"夏贤弟,你这见解实在令我震惊,竟让我心生震撼。\"
夏白微笑回应:\"政事需从政理思之。\"
\"当今圣上出身平民,故而更加务实,因此'归于务实''德行第一而文艺其次'这类实用主义思想,更受圣上喜爱。南方虽经学繁盛,却显浮华,难以担当重任。\"
\"北方虽经学不兴,但学生更重视实际,反而更受重视。\"
\"除了会试的最后一场,前两场拼的是基础,北方学子未必不能脱颖而出。以兄之才干,上榜当无问题。\"
解敏点头,脸上露出轻松之色。
若果真如夏白所言,他此次科举大有希望。
他看着夏白说道:\"若我有幸高中,必设宴款待贤弟。\"
夏白大笑。
解敏随之莞尔,又好奇问道:\"只是夏贤弟,你不打算参加这个小宴?\"
\"不去。\"夏白摇头。
\"我性情刚直,在这种场合恐怕会引发许多争执,且我对自身有信心,这样的宴会还是避开为妙。\"
\"麻烦兄代为传达谢意了。\"
解敏点头:\"你如此推辞,怕是要被黄子澄等人视为轻狂、高傲、目中无人。\"
\"值得吗?\"
夏白笑道:\"我只是个凡人,装不来风雅。\"
\"他们若要议论,随他们去。\"
\"不过还请兄提醒他们,莫忘我们之间的约定。\"
\"士人重诺。\"
\"应不会失信吧。\"
\"哈哈。\"
解敏苦笑着点头。
解敏离开后,再无人拜访夏白,他返回住处。
同一时刻。
夏白与乞丐打交道的事,传进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毛骧向他汇报时,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冷笑了一声:“天下的文人尽在指责我,说我喜怒无常,说我残暴成性,不惜用严刑峻法对付士大夫。”
“我不*又能怎样?”
“朝野上下都在对我说,天下已经太平了,真的太平了吗?”
“到底太平还是不安,我不知道,但我清楚的是,无论是百官还是百姓,甚至我的儿子们,只要见到我,没有一个不说天下太平的。”
“这就是他们的太平?!”
“京师如此,其他地方呢?”
“这些混账东西,我把权力交给了他们,他们就是这样为我办事的?”
朱元璋愤怒了。
他本来就性情暴烈。
尤其涉及百姓的事情。
更何况是在京城,在他眼皮底下,这简直是在公开扇他耳光。
他确实有私心。
但天下哪个不是如此?
而在私心之外,他同样关心天下,也对大明的官员提出同样的要求,让他们务必清廉,反复强调官员必须心系百姓。
对于那些阳奉阴违的官员,他处理的办法很简单。
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