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他不会错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他不会错,我与63岁的张芸小说 内容简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里是百官上朝经过之地,是大明权势的核心所在!然而,这条路并非属于夏白,而是他立志要改写的命运。
很快,四周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群侍卫突然出现在夏白面前,他们手握兵器,神情警惕地盯着他。
就在此时,朱元璋和朱标的身影显现出来。
夏白微微躬身行礼:“草民夏白拜见陛下,殿下。”
朱元璋打量着夏白,又看向他身后的牛车,疑惑地问:“朕已给了你生路,为何还要执迷不悟?”
夏白抬起头,双眸如星辉般明亮,语气坚定:“夏白为天下苍生而战,这是正道坦途。”
“更是民族延续的必经之路,未来充满希望,何来送死之说?”
“我眼中只有光明。”
------------
“为了天下、百姓、斗争、**,真是狂妄至极。”
“若非亲眼所见,还以为你是当今圣上。”
朱元璋忍俊不禁,心中却怒火中烧。这种傲慢无礼的读书人实属罕见,竟敢屡次挑衅自己的权威。
难道他认为自己好惹吗?
对夏白的杀意此刻已达巅峰。
朱元璋目光冰冷,毫不掩饰杀机:“你命不久矣,朕懒得与你多费唇舌。”
“徒增烦扰罢了。”
“我们前来,并非为了其他,只是让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结局。”
“而且错的人并不是我们。”
“是你。”
“治理天下绝非儿戏,需要脚踏实地地做事。若大明的文人皆如你这般,那大明确实该走向衰亡。”
夏白说道:“陛下是否认为臣在撒谎?”
“难道不是吗?”朱元璋冷笑道,脸上毫无温和之色。
他态度冰冷至极。
朱元璋道:“你说大明将因民变而覆灭。”
“我们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对百姓虽有所要求,但与前朝相比,我们至少给了他们一线生机,让他们得以生存。”
“他们怎么会背叛我们?”
“你在这里不断指责我们的过错。”
“那么,我问你。”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是优先考虑自家族的利益?”
“我们为自家人打算有何错误?”
夏白默然不语。
纵观历史长河,朱元璋的作为并无差错,这也是许多人都会采取的方式,毕竟这是家天下的传统。
然而世界正在变化。
继续沿用旧思想来统治天下,只会导致更多的失误。
国家与家庭,应是先有国,再有家。
而非先家后国。
先顾及家庭,再施惠于国家。
这就颠倒了主次。
国家的意义在于先为国,而后谋家,当国家兴旺时,自然会让每个家庭受益。
夏白道:“陛下所做之事并无问题,换作他人,或许也会如此,甚至做得更为严酷。”
“只是陛下弄错了‘国家’这个词的含义。”
“百姓之所以努力工作,为国奉献,是期待国家强大后能回馈到他们的家庭。”
“而您现在所做的,却是让百姓先服务于您的家族,然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天下福祉。”
“你不觉得这太过贪婪了吗?”
听到夏白的指责,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愤怒,大声喝道:“够了!我们来此并非为了听你的指摘。”
“你没有这个资格!”
“怎么,就因为我们出身贫农,就必须时刻想着百姓?必须一直为百姓着想?我们并没有那么高尚。”
“我们也无法做到!”
夏白摇了摇头,眼中透出坚定的目光,严肃地说:“陛下,您又一次错了。”
“我想要说的,不过是你的偏宠只会害了朱家。”
“因为世间已变。”
“陛下,您该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了。”
“陛下是从元朝蒙古人的手中夺取天下,应该清楚当年大元帝国的赫赫战功。”
“昔日的大元,东到辽左,西达流沙,北跨阴山,南越海表,即便是汉唐全盛时期,也无法相比。”
“但这仅限于大元。”
“如果说到蒙古,提到成吉思汗的话。”
“这个天下会显得更为广阔,因为蒙古人已经攻至更西边,甚至可以说是抵达了汉唐丝绸之路的尽头。”
“而在更西边,所向无敌的蒙古大军却失败了。”
“陛下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朱元璋的眼神骤然一寒。
他冷冷地看着夏白,眼中首次流露出沉重和忌惮。夏白又是如何得知这些隐秘之事的?
北元残余势力?
夏白拍拍身上的尘土,接着说道:“看陛下的神情,想必已经知晓这些消息。”
“那么陛下也应该明白。”
“这个天下并不止中原这片土地。”
“天下极其广袤。”
“从前东西方的交流主要依靠丝绸之路,汉唐也因此得益,只是近年来北方动荡不安,这条古丝绸之路逐渐中断。”
“东西方的交流也就慢慢停止了。”
“在陛下看来,中原人才辈出,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外面的世界尽是蛮荒之地,因此是否与外界保持联系都无所谓。”
“甚至……”
“陛下并不想与外界交流。”
“因为在陛下心里,丝绸之路沿线的那些国家都是‘穷亲戚’,跟大明做生意就像是乞讨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