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铁器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 铁器,我与63岁的张芸小说 内容简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院内一位年过六十的老者,身形微驼,眼神却炯炯有神。
他坐在石凳上,手里握着一张图纸,旁边摆放着一件“丑陋不堪”的铁器。
此人正是周宁。
工部属下的工部司一名七品小官。
然而周宁从未将自己视为真正的官员,他对自身状况十分清楚,在朝廷中不过是个“前朝遗孤”。他父亲原在元朝工部任职,他承袭父业,后来明朝取代元朝,他也随之改换官服,成为大明的小吏。
像他这样出身的人,若非特殊变故,大多会在小吏职位上终老。
未曾想到,前些年修建皇宫时,工部诸多官员*,朱元璋勃然大怒,株连了工部上下千余人,而他当时患病,侥幸逃脱,加之工部急需用人,竟被破格提拔为七品官。
一跃由一名小吏成为朝廷官员。
跨越了官与吏的界限。
但在应天府这片土地上,众多官员和勋贵子弟云集之地,他这个七品官毫无用武之地。
地位依然低微。
十多年过去,依旧是七品。
始终未获升迁。
此次前来,实为工部命令。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他人不愿前往,即便是状元也不例外,一旦听说要涉足商业,很多人便露出不屑之色。
工部实在无奈,只能将任务硬塞给他,他亦无法推脱。
对于这台蒸汽机,他倒是颇感兴趣。
这也是他没拒绝的主要原因。
“周大人,咱们是不是得一直待在这里?”身后的一位匠师忍不住开口问道,“我听闻那状元郎无意入朝为官,连翰林院的职位都辞了,一心只想经商。”
“咱们岂不是要跟着一个商人?”
这名匠师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满与不屑。
他怎么说也算工部的匠师,在同僚间也算有些地位。
让商人使唤,他心里并不乐意。
周宁转身看了看身后的几人,他们的不满和埋怨显而易见。
虽然他们在工部不受重视,几乎没什么实权,但好歹是在为朝廷做事,多少有点自尊和骄傲。
如今突然被派到商人身边,一时难以适应。
落差太大了。
周宁平静地说:“这是朝廷的旨意。”
“可大人,您完全可以推辞啊,论资历,工部里有几个能比得上您的?”那人继续抱怨道:“如果您不愿,他们难道还敢强逼您不成?现在您点了头,我们也跟着被发配了。”
周宁性情温和,慢慢解释道:“这只是暂时的。”
“我等为朝廷效力,怎能挑三拣四?”
“况且李笙,你父亲与我交情匪浅,你应该明白我们的处境。”
“我和你父亲都在前朝供职,能够得到朝廷宽恕,得以继续为朝廷效力,已是莫大的恩典。”
“工匠这一行,不同于其他,必须亲自动手。”
“这些年,我们真正负责的工程又有几项?大多不过是工部其他官员挑选剩下的,多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纯粹浪费时间和力气。”
“可眼前这个不一样。”
“我虽没见过那位状元郎。”
“但从他的设计草图以及工部提供的某些思路来看,这人确实很有想法,也很有抱负,尤其是他想要研发的蒸汽机,我觉得可能会非常出色,只是目前起步艰难罢了。”
“然而假以时日,难保不会一举成名。”
“到那时,我们也会因此受益。”
李笙一脸不耐烦地哼了一声,低声嘟囔着:“终究还是个商人,再如何风光,也难登大雅之堂。日后回了工部,怕是要被旁人取笑不少。”
周宁微微皱眉。
就在他准备开口之际,院外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商人眼下确实地位不高,难免被人瞧不起。不过,我这个商人与众不同,称得上‘红顶商人’。”
“虽本业仍是商人,却也挂着个‘官’的名号。”
夏白迈着稳健的步伐进了院子。
“夏进士。”周宁站起来,抱拳施礼。
夏白回礼。
李笙低着头,脸颊涨得通红。背后说人家坏话却被本人当场听见,这种尴尬真是难以言表。
周宁想替李笙解释几句,说道:“夏进士,李笙并非故意诋毁,当今世人对商贾多有轻蔑,他一时被影响,又因自身技艺不错,却久不得重用,一时冲动才说出这样的话,望夏进士海涵。”
夏白笑了笑,摆手道:“无碍。”
“我不在意这些。”
“商人身上多铜臭味,自然容易招来非议。”
“我对商人谈不上有多喜欢,但不可否认,他们对货物的流通贡献颇大。”
“有时候,确实应该正视商人的作用。”
“如果过于主观,忽视了其他重要因素,往往会被眼前的小事迷惑。”
“那夏进士,既然你也不太喜欢商人,为何还坚持做这一行?”李笙壮着胆子问道。
其他人也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夏白十分坦率,直言不讳:“因为钱啊。”
“这世间很现实。”
“没有钱,在如今的世道,很多事情都做不成。”
“我需要钱。”
“要很多很多的钱。”
“就像你,或许很有本事,也很有远见,想要有所作为,可朝廷每年给你的经费,不过几两或几十两,拿这点钱,即便你再有才华、再有能力,又能成就什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