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功劳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章 功劳,我与63岁的张芸小说 内容简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到两个月就花掉三万多两银子,朱元璋眉头紧锁,脸上也显出几分心疼。
这钱都是他的。
此刻他后悔答应这事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简直就是往水里扔钱。
朱元璋问:“两个月过去了,他的食盐卖出去了吗?”
“价格如何?”
“收回多少银粮?”
朱元璋虽然不满,但也明白前期投入不可避免,只要能看到收益,至少有回本的希望,说明夏白不是完全浪费,多少有点成效。
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罢了。
朱标无奈地笑了笑,对皇帝说道:“父皇,夏白的食盐到现在还没正式上市,但他已经在城里大力宣传,声称近日便会全面开售,价格也会十分亲民。”
“据我听到的一些零碎消息,应天府的不少盐商都在密切关注,囤积了大量的食盐。”
“他们已经做好了与夏白竞争的准备。”
“夏白此举触动了许多盐商的利益,一旦真的开始销售,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朱标对商业并不熟悉。
但从听到的情况来看,夏白的处境将会非常艰难。
商人向来精于算计。
怎会轻易放弃已得的利益?
而且父皇限定夏白只有三个月时间的事情早已传开,那些商人们岂会坐视不管?
只要夏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未能盈利,那就意味着他的这条路走不通。
到时候,父皇就会收回给予夏白的所有支持。
留给夏白证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朱标也不会干预。
这是商场上的规矩。
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既然夏白选择了经商这条路,就该自己走下去,怎能事事依赖朝廷?
朝廷并非专门为他设立。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那些趁机落井下石的商人们感到极度厌恶。
他不喜欢商人。
尤其反感他们唯利是图的态度。
若不是因为大明许多交易离不开商人,他恨不得将他们全部贬为奴仆。
朱标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虽然他目前还未正式开售食盐,但消息已经传开,应天府的很多人对夏白感到好奇。”
“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在意盐的质量,而是疑惑为什么这位状元郎会选择自甘堕落。”
“不少人对他表示惋惜。”
“但更多的人是想看他的笑话。”
朱元璋摇了摇头。
他对这些消息毫无兴趣。
离夏白交账的时间还剩一个月。
他可以耐心等待。
他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夏白能早日认清现实。
减少使用父皇提供的资金,这样后期还能有些回笼,如果夏白在这个月仍然挥霍无度,即便一个月后他将煤矿和盐矿收回并交给别人经营,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凑齐五万两。
五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这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就这样被夏白挥霍掉了,他心疼得很。
不过他也不是真的吃亏,毕竟夏白借的钱花了,要是到时候还不上,他会想办法让夏白来填补这个亏空。比如减少土豆减产的事情,还有高产稻谷的培育,这些都能弥补利息和本金。
他可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朱元璋整理了一下胡须,坚决否认道:“我只是要求他在三个月内交账,没说让他停止经营。别误会我,我可没那个意思。”
“如果他的经济能力不足以维持经营,那我们才会收回。我们一向说话算话。”
“我们不是那些地主乡绅,只会强取豪夺。”
“这种事我们不做。”
朱元璋摆摆手表明立场。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
其实结果都一样。
以夏白的花钱速度,要是卖盐没有盈利,三个月不到就撑不下去了,到时候没钱,自然只能放弃经营。但如果父皇不说那番话,夏白可能就不会这么急功近利了。
至少不会败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朱标对此并没有太多顾虑,让夏白失败对他来说反而是好事。
不然他总是有些自负。
通过这次失败的经商经历,顺便打压一下夏白的狂傲,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并非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光有满腔热血是不够的。
治理国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才华是好事。
但过于自傲就不妥了。
朱标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说道:“父皇尽管放心,孩儿知道怎么处理,不会帮夏白,也不会提前收回。我会等他熬不下去了,主动认错。”
“而且,孩儿很看好现在的局势。”
“通过夏白的介入,接下来一个多月,应天府的盐价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对百姓是有好处的。”
“孩儿何乐不为?”
“甚至孩儿希望夏白能跟这些盐商较量更久一些,这样百姓得到的好处也会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