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八棱瓜的储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金华同时间遇害案1,三个医生和一个病人,喜欢八棱瓜的储君,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章:窒息的厨房
2008年12月17日,凌晨两点十七分,金华市刑警队的电话铃刺破冬夜的寂静。接警员刚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便炸开东北口音的嘶吼:\"我儿子李浩然去金华找对象,五天没音信了!你们快去看看啊!\"
电话那头的男人叫李强,辽宁鞍山钢铁厂的钳工,声音里混着铁锈味的焦虑。根据他提供的地址,刑警队副队长陈默带上法医周琳、痕检员小张,三人踩着积雪奔赴案发地——老城区槐花巷3号楼602室。
陈默握着方向盘,后视镜里晃过自己微凸的鬓角。这月他刚满40岁,警服下的毛衣磨得发毛,袖口还沾着女儿昨天蹭的番茄酱。副驾上的周琳抱着法医箱,黑色长发用皮筋随意束起,指节无意识地叩击箱体,发出闷闷的响。
\"冬天一氧化碳中毒的案子不少,\"陈默打破沉默,\"但拖五天才被发现的...\"
\"尸僵早该缓解了。\"周琳打断他,声音像手术刀般冷静,\"如果真是中毒,现场不该有煤气味。\"
车窗外,路灯在雪雾中晕成模糊的光斑。槐花巷是八十年代的老小区,砖墙上的爬山虎只剩枯藤,602室的窗户透出惨白的光,电视荧光在窗帘上投出晃动的影子。陈默皱眉:\"灯和电视开了五天?\"
破门而入的瞬间,陈默被热浪扑了个踉跄。屋内暖气开得十足,混合着甜腥的腐味,像块发馊的奶油蛋糕。小张立刻捂住口鼻,手电筒光束扫过玄关——地上摆着两双拖鞋,男款是灰蓝色安踏,女款绣着粉色郁金香,鞋尖都朝向屋内。
\"温度28c,湿度65%。\"周琳掏出温湿度计,\"刻意调高温度,加速腐败?\"
陈默没搭话,目光被厨房方向吸引。电磁炉上倒扣着一只烧熔的不锈钢水壶,壶底结着黑炭般的硬块,电线蜷曲如蛇,插头处焦黑一片。\"水烧干至少十小时以上。\"他蹲下身,指尖蹭过炉面,粉末状的氧化物簌簌掉落。
厨房角落,两具尸体呈诡异姿态:年轻女性仰躺在瓷砖上,穿白色珊瑚绒睡衣,领口敞着,露出青紫色脖颈;男性单膝跪地,上半身前倾,右手握拳抵在胸口,像在做最后的祷告。两人之间相距半米,周围散落着几片陶瓷碎片——似乎是从墙面脱落的瓷砖。
\" Livia,过来看看。\"周琳用英文名唤法医助理,镊子夹起女性死者的手腕。死者指甲缝里嵌着暗褐色物质,凑近能闻到淡淡铁锈味。\"尸斑呈樱桃红色,符合co中毒特征。\"她翻开眼睑,结膜下有针尖状出血,\"但口鼻有血性泡沫,可能伴随肺水肿。\"
\"死亡时间?\"陈默问。
\"角膜中度浑浊,尸僵完全缓解,\"周琳捏了捏死者肘部,肌肉松弛如棉絮,\"结合室温,至少死亡72小时以上。\"
小张在旁记录,钢笔尖突然顿住:\"陈队,你看这鞋印。\"
玄关到厨房的地板上,清晰印着一串女性足迹。鞋底花纹是细密的方格纹,推测码数37,鞋尖沾着潮湿的泥土,颗粒中混有少量煤渣。奇怪的是,足迹只有从门口到厨房的单向轨迹,却没有离开的痕迹。
\"门窗完好,无撬动痕迹。\"小张举着紫外灯,\"防盗网间距8厘米,成年人无法进出。\"
陈默蹲在足迹旁,用放大镜观察:\"泥土里有煤渣,附近有锅炉房?\"
\"巷尾有个大众浴池,\"小张翻着笔记本,\"但案发时是深夜,浴池早该关门了。\"
厨房餐桌上,两份外卖盒敞开着,分别是鱼香肉丝和番茄炒蛋,米饭只吃了几口。旁边是个方形蛋糕盒,奶油上的草莓已经溃烂,巧克力牌上的\"生日快乐\"只剩\"日快\"两字。陈默用镊子夹起蛋糕叉,叉齿上有半枚模糊的指纹。
\"胃内容物应该和这些食物吻合。\"周琳指着尸体,\"但男性死者口腔有血性液体,女性没有,可能和体位有关。\"
陈默点头,目光扫过液化气罐。阀门拧得死死的,压力表显示\"0.5mpa\",正常范围内。他突然皱眉:\"不对,燃气软管呢?\"
通常液化气罐会连接软管到灶台,但此刻灶台上干干净净,只有一圈积灰的圆形痕迹。陈默趴在地砖上,用手电筒照亮柜子下方——软管被整齐地卷成两圈,塞在角落,接口处缠着透明胶带,像是刻意拆解下来。
\"有人动过燃气设备。\"他掏出证物袋,\"把软管和阀门都送去化验。\"
客厅里,老式cRt电视还在播放购物频道,主持人亢奋的声音刺破死寂。陈默关掉电视,视线落在茶几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保护是对情侣在海边拥吻,男生穿着灰蓝色卫衣,正是玄关那双安踏的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