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八棱瓜的储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宣恩县荒山焚尸案2,三个医生和一个病人,喜欢八棱瓜的储君,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章
大年初一的清晨,雪花开始零星飘落。
陈江站在鹰嘴崖下,望着漫山遍野的搜山人群,手中的喇叭里传出断断续续的指令:“各组注意,重点排查灌木丛和石缝,任何可疑物品都要上报……”他哈出一口白气,目光扫过昨日发现焦尸的区域,突然注意到右侧三十米外的刺槐林中有团灰黑色物体,在白雪覆盖的枯草间格外显眼。
“小王,跟我来!”他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冲过去,拨开带刺的枝条,只见一部黑色智能手机斜插在腐叶堆里,机身严重磨损,屏幕碎裂成蜘蛛网状,电池槽空空如也。
“队长,这儿有电池!”辅警小王在两米外的树洞里找到了一节脱落的电池,表面有明显的刮痕,像是被利器撬出的痕迹。
陈江戴上手套,将手机和电池小心放进物证袋。手机壳内侧贴着一张已经泛黄的贴纸,上面印着“来凤县鸿运旅馆”的字样。他心中一动:来凤县距离高罗镇不过二十公里,难道死者生前去过那里?
中午十二点,技术科传来消息:手机成功开机,但通讯录和通话记录已被彻底删除。好在云端备份尚未清空,恢复出两张照片——都是同一中年女子的自拍。她化着淡妆,嘴角上扬,眼角有细微的皱纹,背景是旅馆房间的碎花墙纸。
“发给各派出所,让村民辨认。”陈江咬着泡面叉子,盯着电脑屏幕,“另外,查一下手机壳上的旅馆贴纸,联系来凤县警方,看看有没有登记记录。”
下午三点,宣恩县各个村落的公告栏前都围满了人。警员小李举着照片逐一询问:“见过这个人吗?三十多岁,自称周梅,可能在镇上做美容工作……”村民们纷纷摇头,直到在高罗镇集市上,一位卖鞋垫的大妈突然指着照片惊呼:“这不是去年在街尾开美甲店的周姐吗?不过她店开了俩月就关了,说是回娘家了。”
“她娘家在哪?”小李立刻追问。
大妈挠了挠头:“不清楚,只知道她跟一个卖熟食的老张走得近,那老张天天给她送卤味。对了,”她压低声音,“老张可是有老婆孩子的人,这事闹得挺大,他老婆还来店里闹过一次呢。”
与此同时,来凤县警方传来消息:鸿运旅馆确实登记过“周梅”的入住记录,时间为2015年9月至12月,同住人一栏写着“张某”,职业标注为“个体商贩”。旅馆老板回忆,张某每天清晨都会背着卤味箱出门摆摊,周梅则涂着鲜艳的口红去县城,两人平时很少与人交谈,退房时结清了所有费用,没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把张某的画像做出来,重点排查卖熟食的摊位。”陈江挂断电话,转头看向老王,“那枚节育环的排查有进展吗?”
老王推了推眼镜,将一叠文件放在桌上:“全县近半年放置节育环的女性共有17人,其中12人能确认行踪,剩下5人中有3人是外地户籍。不过……”他抽出一张病历复印件,“来凤县‘康民诊所’的记录显示,去年10月有个自称周梅的女性在这里放置了节育环,主治医生是李建国。”
“李建国?”陈江挑眉,“不就是鹰嘴崖冒烟时上山扫墓的那个村民?”
雪越下越大,来凤县康民诊所的玻璃门上结着一层薄冰。李医生看着照片,镜片后的眼睛突然瞪大:“是她!周梅,去年秋天来过几次,说自己月经不调,后来要求放置节育环。我当时还奇怪,现在很少有人用这种老式环了,她却说老家的习俗,放环才踏实。”
“她有没有提到过同居的张某?”陈江追问。
“没说名字,但提过有个‘张哥’照顾她生意。”李医生回忆,“有一次她打针时接电话,对方好像在催她还钱,她发脾气说‘等张某离婚就有钱了’。”
离开诊所时,天色已暗。陈江站在街道拐角处,望着熙熙攘攘的年货市场,突然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卖熟食的摊位前,一个戴棉帽的男人正在给顾客称卤猪头肉,案板上的不锈钢盆里,几只卤鸡爪泛着油光,旁边放着一台老式电子秤。
“是他吗?”小王掏出画像。陈江眯起眼,画像上的张某国字脸,右眉有颗黑痣,与眼前的男人一模一样。
两人假装买肉,凑近摊位。陈江注意到男人左手虎口处有一道陈旧的刀疤,当他接过递来的塑料袋时,男人的手指突然颤抖了一下。
“生意不错啊。”陈江随口搭讪。
男人勉强笑了笑:“凑合过吧。您是外地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