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对接村
修理所的新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对接村,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修理所的新兵,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达说:“那更好了,我爸爸也当过兵,我从小就特别崇拜当兵的人,我得叫你们老班长。”
吴玉华说:“我们一起退伍回来的,那时年轻,觉着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就合伙一起在西边的尼河承包了一段河堤养鸭子,因为鸭子可以卖钱,也可以下蛋卖钱,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挣了点钱,鸭子也越养越多。村里人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让我俩当了村长,就是想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可后来乡里的内警所里的人总是过去坐坐,再后来工商税务部门也陆续来找我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吃吃喝喝,我们也就是宰几只鸭子就伺候了,到后来逢年过节就各种摊派任务让我们出钱,三年后养鸭场就彻底干不下去了,因为咱们自己又不会孵蛋,这些人每次走的时候都要带几只走,所以鸭子苗就越来越少,慢慢的也就不挣钱了,就这样半死不活地拖着六年后彻底干不了了,河里的鸭子都吃没了,而且还欠了商店很多酒钱。现在村里又回到以前的样子,穷得很。村里的孩子上学最多念到高中、技校,也没钱供他们上大学,更多的是小学毕业的孩子们,下学早,在家也没事干,就几个人一组出去打工挣钱。真的,你是没看到啊,我们两个村穷得很,适婚年龄的男孩到了结婚的年纪,邻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一听是我们村的,立马就不谈了。就算是二婚的女人也都挑挑拣拣的开出各种条件。我们自己村里的姑娘也都想找外村小伙去结婚,不愿留在本村。甚至还有几个媳妇都是从贵州那边买来的,也有住了两年又跑了的,也有生完孩子就扔下孩子跑了的。关于要带领全村致富的问题,这十多年来我们也曾想过别的办法,可都没用啊。大投资不敢想,小投资没本钱……”
李宁波说:“我俩的孩子今年都上高二,我们也都跟他们一直说一定要努力学习,最好能走出咱这个村子永远别回来,要是能考上大学,家里就算砸锅卖铁也供。”
吴玉华说:“说真的,咱庄户人不怕吃苦受累,可现在有劲都不知道往哪使,全村人都这么眼巴巴的看着,盼着,我们这村长当得有愧啊!”
赵达看看他们纯朴的眼神就知道,他们说得这些事都是实情,甚至实际情况比他们说得还要差劲,于是想了一会就说道:“这样吧,明天我去你们这几个村子里看看,扶贫款的事都是领导说了算,咱也做不了主。说实话,我也是头一回见这么穷的地方。我就是从农村上学出来的,不过我们村比这个乡的情况要好点。明天到你们村里看看什么样?至于打算以后干什么?怎么干?把大家叫到一起聊聊,行不行?”
李宁波说:“其实乡里情况应该好点,只是每年下来的扶贫款都被各个部门拿走了。其实每年这个时候都积极准备贫困乡的事,要是评上贫困乡,拨下来的贫困资金多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用每次被上面没完没了地点名批评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也看透了,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有人不让你努力。”
赵达明白有些人遇到工作有难题就爱发牢骚,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但是现实中发牢骚也确实没用,因为牢骚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就说:这样的话以后就别再说了,上面该怎么做,无论是对错,都解决不了当前的实际问题,咱们今天只吃饭,其他问题,明天去你们村看看再说。
三个人没喝几杯,因为他俩还得骑摩托车回去。赵达回到这简陋的宿舍就接到肖静然电话,除了问今天的工作以外还提到了在深州的孩子已经被接回来了,只是现在这个孩子姓肖!赵达虽然在嘴里安慰着肖静然,但是在心里犹如万马奔腾,这老丈人也太狠了吧?孩子满打满算也就出生了半个月,这么早就把孩子从亲妈身边夺走,杜新燕肯定恨死了监狱,孩子离开亲妈,从未感受过母亲的爱,甚至对亲妈一点印象都不会有!这种事到底为什么要做的这么残忍?杜新燕还能不能安心的服刑?
赵达此时似乎已经忘记了还在跟肖静然通着电话,心思已经飞到了深州,想起了杜新燕的撕心裂肺,想起了孩子的嗷嗷待哺,这个孩子是自己的,现在被老丈人扶养了,因为自己把他的闺女抢走了,你不好好对待我闺女,那你的孩子也别想好过!可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啊?难道从小就让她吃奶粉长大?张菁菁自己都没有过孩子,她真的懂该怎么去照顾好一个没满月的孩子吗?孩子没有错,都是自己做的孽,瞅着墙角发呆了大半宿,孩子既然被抱回来了,那就是肯定是已经鉴定为是健康的,自己想的再多也没用,只能是但愿一切都好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