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乡府的现状
修理所的新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乡府的现状,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修理所的新兵,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达开口道:“其实我是从一本古老的书上看到的,我们的祖先就这么种过黄瓜和其他蔬菜,闫大哥不是也说了嘛,我们这次只是做个试验,成不成功谁也不知道。成功了当然最好,不成功就找找原因,如果还想继续做试验那就做,不想做就算了。”
闫旭辉回过头,看到说话的是赵达就说:“赵老弟你过来了,刚才我跟他们说了大棚蔬菜的事,但是人家就是不听啊,咱回家说吧?”
赵达说:“不用,我就是过来看看,你这儿怎么样了?现在瓜苗生长的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很关键,一定要仔细观察,遇到事情一定要及时沟通,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大棚里一刻也不能离人。”
闫旭辉说:“我办事你就放心吧,绝对没问题,我把原来没用到的小竹竿都截断了,都准备用来搭架子扶秧子了。”
赵达进大棚走了一圈说:“这里面太热了吧?你从南边多开点缝透透气啊。”
闫旭辉说:“我们现在一般是早上九点多开始慢慢扒开南边的口子,到下午三点多再慢慢封起来,如果阴天没太阳,就在里面烧点火,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控制温度,晚上大棚里的温度就不会降得太快,就像给大棚盖了层被子一样。”
赵达笑着说:“这也对,你们这是从实践中得到了真理,我的那些知识都是书本上的,和这完全是两码事,就像鱼和飞鸟,一个在水里游,一个在天上飞。”
闫旭辉说:“不管怎么说,这个办法也是你给我们指的一条路。”
赵达说:“也不能这么说,今年我不说,明天可能会有李达、吴达、闫达把这个办法想出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理论结合实际,把这个试验尽量做好,对吧?”
闫旭辉说:“不管怎么说,至少在这三个村里,你就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我们三个又是在这个乡里最先这么干的,所以你还是我们的领路人。”
赵达说:“好了好了,你吹捧我也没什么奖励的,今天晚上我们去吴玉华那儿再商量一下下一步搭架子扶秧子的事。”
闫旭辉说:“行!晚上一定过去。”
在吴玉华的大棚里,赵达问朱磊:“感觉怎么样?坐办公室好还是下乡好?”
朱磊说:“各有各的好处吧,如果能结合起来干最好了,你都不知道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也难受,不过这几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大棚里的问题,你说这个季节种蔬菜真的行吗?就算开了花,可在大棚里没有风也不能自然授粉啊!”
赵达问:“你记录得怎么样了?”
朱磊说:“按照你说的,我一直跟着吴玉华,他怎么说怎么做我都记录下来了,你还看看这些记录吧?”
赵达说:“这不是给我的,如果这次试验成功了,你就要积累经验,就会从现在的办事员变成一个农业指导专家,以后要理论结合实际,去专门指导村民种大棚蔬菜,今年是黄瓜,明年就是西红柿、西葫芦,这样你就有能力做进一步的工作了,懂了吗?。”
朱磊问:“你说的是真的?”
赵达说:“不用怀疑。好好干。”
给别人画个饼,别人就会有动力做事,因为每个人都有欲望,就像汽车有了油才有动力,欲望就等于人的动力!
晚上的时候,赵达和肖静然通电话:“你以前写的那几首歌我就很喜欢,尤其是《外婆的澎湖湾》,因为我外婆家那儿也有个河湾,我也是外婆带大的,所以看到这首歌就想起我外婆。”
赵达说:“只要你喜欢,那就改名字,另外几首歌就给公司里的其他人唱吧。”
肖静然说:“去年唱过一次了,等以后有机会再拿出来唱。我明天就去中都了,一会儿我还要把其他几首歌熟悉一下。”
赵达问:“你决定用那首歌了吗?”
肖静然说:“我希望是《外婆的澎湖湾》《南屏晚钟》。我已经唱得差不多了。”
赵达说:“谢俊宇不是也邀请了几个人去参加夜总会开业吗?剩下的就那时候唱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