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初衷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初衷,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事实果然如此。
他已达成初衷。
有了铁矿,便可制作大量先进工具,推动手工技艺的重大革新。至于农业方面,夏白并无过多期待。化肥这类事物,非短时间能研制,甚至集明朝全境之力也未必可行。那几乎相当于将科技树点满。
以明朝现有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实现。
朱元璋自信江山稳固,体制永存,若天下人皆依其意行事,便能确保朱家千秋万代传承。却未料到,随着生产力的飞跃,他所构建的体系必将逐步瓦解,甚至在他生前,这骄傲的制度便会开始崩塌。
夏白道:“臣并不认同此观点。”
“臣反倒觉得,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人力难逆,待时机成熟,自然会发生转变。若执意抗拒,则必被历史洪流遗弃。”
“臣定会证明陛下误判。”
“也会让陛下知晓,商业经济才是未来趋势。”
“甚至.明朝真正的出路,或许并非重税于农,而是减免田赋,乃至废止农业税。唯有到那时,陛下所追求的万世基业,才初具规模。”
“这亦是臣长久以来的理想。”
夏白目光炯炯,对未来充满憧憬。
朱标神情微动。
废除农业税?这简直不可思议。
眼下大明六七成的赋税源于田亩之税,若废止这一税收方式,仅凭市面上几百万两银钱的流通,别说治理国家,连官府自身的运转都难以维系,这简直毫无可行性。听到这话,朱标不禁微微摇头。
他虽一时被这言论震慑住,但很快恢复了理智。
不得不说,他对夏白的胆识与魄力感到钦佩。先前他竟主张废除士族特权,如今又提议废除农税,这样的主张足以震惊天下,让夏白成为众人的靶子,可他却毫无畏惧,视生死如无物。
他的眼中只有
执着!
朱元璋则对此嗤之以鼻。
他认为夏白对治国之道全然不懂。
不论官吏、小吏,还是士兵、百姓,日常所需的食物、衣物、鞋履,皆依赖于钱粮供给,而这些钱粮最终都会转化为粮食和衣物等实物。要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必然需要大量的粮食和布匹,而农业本身便依赖天时地利。朝廷必须有所盈余以备灾荒。
正因如此,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没有农业的发展,无法养活众多人口,更无法支撑起一个国家的基本生存需求,这势必会导致社会动荡。
废除农税?
那么朝廷的收入又该从哪里来?
商人?
还是官府亲自参与经商?
商人天生逐利,天下无不奸之商,他们往往隐瞒资产,想要从这些人手里征税,谈何容易?
你以为这些商人是傻子吗?
官府经商一旦获利受限,必定损害百姓利益,他对此深有体会,怎会再走回头路?
夏白的想法太过天真。
朱元璋的不屑之意,夏白看得分明。
但他并不在意。
在这个生产力与效率普遍低下的年代,农业税无疑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谁敢轻易改动?但若真的能提升生产力与效率,农业税所带来的收益终究会逐渐减少,直至入不敷出。
夏白向朱元璋父子拱了拱手,随即告辞离去。
离开奉天殿后,看着匾额上的“奉天”二字,夏白低声自语:“承天命以统御四方者,何其多也,然世间哪有众多天命所归之人,不过徒具虚名,披着一层权力的外衣罢了。”
“真正决定世事走向的是黎民百姓。”
“终究一切都会回到应有的轨道。”
夏白整理了心情,迈开大步离开了皇宫。
他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
三日之后。
应天府外几里处的盐矿区。
夏白召集了周宁、李笙、方墨等人。
他打算召开一场会议。
此次参会人员不多,除了工部派遣的人手,还有朱标派出的四位文官。
总人数仅十二人。
不过夏白并未限制,其他人可以旁听。
听到要开会,周宁等工匠心中满是疑惑,不清楚夏白究竟意欲何为。
他们觉得此事甚是郑重,至少在他们眼中已足够严肃。
京都的盐业公司和煤矿场皆由夏白亲自创办,他在其中拥有绝对权威。
周宁也好,方墨也罢,不过是朝廷派来协助夏白的助手,并无决策权,他们从未参与过任何决策过程,只是一味遵从夏白的指示行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这位状元郎又要搞什么名堂?这般神神秘秘的。”屋内角落里有人窃窃私语。
有人担忧地说:“莫非真要出台新的薪酬制度?上次夏状元就说过了,我这三个月平均下来,每月都能挣将近一两银子,若真更改了,我岂不是要亏了吗?”
“周老二,闭嘴吧你!你自己那点收入还不清楚?要不是当初提议的时候没顾及全面,让你占了便宜,现在状元明显是看到盐厂和矿场短期内难以改善现状,咱们也提不出什么好建议,才想着改一改。否则光靠提意见,以后咱们连一文钱都挣不到。”
“真是顽固不化。”
“就凭你的脑袋瓜能赚到一两银子,简直是老天瞎了眼。”
“小刘子,你这话什么意思?是在嘲讽谁?!”周老二双目圆睁,满脸怒气。
对方毫不退让,场面顿时剑拔弩张。
见又要起争执,周围的人赶忙上前劝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