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徒劳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徒劳,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汤和缓缓开口:“臣不知具体情况,但我信任皇后,皇后既言陛下有错,那定是陛下错了。”
“臣信皇后。”
“呵……”朱元璋拍案而起,手指点着汤和,被逗得发笑。
汤和笑着说道:“臣不管别的,反正臣只信皇后,在旁人那里如何我不知,但在臣这里,皇后从未出错。”
“既然皇后说陛下错了,那陛下便错了。”
朱元璋双眼圆睁,怒道:“朕想不明白,你是朕的兄弟,还是她的兄弟?她人都已故去,你却这般信任她。”
汤和一边饮酒,一边笑着复述先前的话:“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只相信皇后。”
朱元璋指向汤和,长叹一声:“好吧好吧,既然大家都觉得是我错了,那我也认错便是。”
“我的妹妹真是厉害,人虽然不在了,却还能影响我。”
“我要到哪里去诉苦呢?”
朱元璋双手一摊,显得无可奈何。
汤和正色说道:“陛下,当初我们起事的时候有多艰难,左右为难时全靠皇后帮忙。后来我们在外领兵作战,也是皇后在后方支撑。”
“军队一旦有状况,皇后总是四处奔波安抚人心,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若非皇后,陛下怎能如此安心征战?”
“我怎能不信皇后呢?”
朱元璋点头感慨:“是啊,我们大明,我是那太阳,而她就是月亮。”
“如今只剩下我一人。”
朱元璋神情黯然,汤和亦满含悲意。
许久。
“罢了,不说这个了。”朱元璋挥手止住话题,转而谈起别的事。
“我们可以不杀夏白。”
“只是此人野心不小,我不太愿意重用他,怕他成为第二个胡惟庸。”
“再说,这次科举,我当时正生气,一时冲动就把他从榜单上除名了,现在榜上无名,也不好直接启用他。”
“汤和,你给我分析一下。”
------------
汤和闭目浅饮,待回味过酒香才缓缓开口:“这有何难?”
“陛下是天子。”
“天子想要谁,岂不是一句话的事?”
“当年刘基他们投奔陛下时,陛下不也是直接任用了吗?”
“谁还能反对?”
听罢汤和的话,朱元璋连连摇头:“不行不行。”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那时我麾下文臣不多,急需人才,才直接重用了他们。”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这个夏白,我想用却又不敢用,若是绕过科举直接启用,那我设立科举岂不是形同虚设,成了玩笑?”
“不行不行。”
朱元璋摇头不止,对汤和的建议完全不采纳,他接着说:“而且你不知道,这家伙十分狂妄。”
“他并非觊觎官职,而是想做咱们大明的状元。”
“天策状元罢了。”
“这种天策之位,他能有这个念头?”
“若非我们当时忍耐,早就把他拉出去处决了,怎会容他如此嚣张?”
朱元璋冷哼一声,怒气渐盛,眼中寒光毕露。
汤和眼皮微颤,动作明显放缓,他转动眼珠,说道:“既然陛下不愿放弃科举,不如补考一次,把他的名字添进去便是。”
“这并不复杂。”
见汤和不断献计,朱元璋翻了个白眼,摇头道:“这如何可行?”
“这次科举因夏白的缘故,已成了笑柄,再来次补考,岂不是更荒唐?”
“再说,补考总得有个借口吧。”
“我们这般无端要求学子再考,岂不更令人质疑公正?况且此次科举规模不小。”
“补考,时间上也来不及。”
汤和两手一摊,苦笑道:“陛下,您这也不成,那也不妥,叫我如何出谋划策?我只是个粗人,哪里懂得这些弯弯绕绕。”
“这不是为难我吗?”
“我不管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
汤和也耍起了性子。
他拿起桌上的酒壶,大口饮尽,神情颇为愉悦满足。
喝完一壶后,还向周围的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赶紧送更多酒来,好似进宫只为捞几壶酒。
见此情形。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语气不满。
他也明白,这种问题问汤和,毫无结果。
朱元璋捻着下巴的胡须,沉思片刻,点点头道:“科举的乱局确实该整治了,也该好好梳理一番。”
“重新科举没有必要,但重新审阅试卷倒是可行,只是重新审卷,必须给众多考生一个合理的说法。”
思索良久。
朱元璋最终敲定了办法。
看着汤和一副贪杯的模样,朱元璋一把夺过他的酒壶,问道:“你再说说,我们真的要给那个夏白状元之位?”
“这不是便宜了他?”
“我们可没打算重用他。”
朱元璋从未觉得自己是个宽宏大量之人,尤其对多次冒犯自己的人,更是难以慷慨。
汤和夹起一块猪头肉,细细品味一番后说道:“依我看,这状元的位置,他肯定是当定了。”
朱元璋皱眉问:“何以见得?”
汤和放下筷子,直视皇帝,笑道:“关于这次科举,我也有所耳闻,情况挺复杂的。”
“刚才听陛下提及,我又有所领悟,科举中的难题,其实就出在夏白身上。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扶持他,这次科举的诸多问题才能妥善解决。”
“而且,他还献上了亩产千斤的土豆和高产稻种,这样的贡献,旁人难以企及。”
朱元璋眉头微皱,虽内心赞同此言,但表面仍显迟疑,毕竟这关系到他的威严。
汤和察觉到了这一点,问道:“陛下可是担忧此人难以驾驭,或是会成为第二个杨宪或胡惟庸?”
朱元璋点头。
汤和是他的亲兄弟,自然无所隐瞒,直接说出心中所想:“此人野心不小,远超杨宪与胡惟庸,我们怕一旦重用他,会后患无穷。”
“我们不愿冒这个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