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胡大人,这是在自我贬低啊!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胡大人,这是在自我贬低啊!,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胡惟庸听到朱元璋对宋利的吩咐,不仅没有谦虚,反而直接向朱元璋竖起大拇指。
\"还是陛下懂我啊,哈哈,我先谢过陛下了!\"
朱元璋含笑颔首,随后语气深沉地叮嘱道:“惟庸啊,朕明白你对仕途兴趣不大,但如今的大明处处都需要人才呢!”
“朕身边能办成事且让朕安心的人屈指可数。
这次恩科之事,交给你就再合适不过了,希望你也能尽心尽力。”
胡惟庸收敛起先前的轻佻神色,郑重其事地点点头:“陛下尽管放心,臣虽不才,却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
“恩科一事,陛下无需担忧!”
“好!有了你这话,朕就安心了。”看着朱元璋一副宽慰的表情,胡惟庸心中亦感舒畅。
不错,从老朱的态度来看,至少眼下他是不必担心被猜忌了。
舒服得很!
当下谢恩完毕,便带着几名喜滋滋地回府去了。
……
不得不承认,老朱虽然有些小气,但在某些时候却也挺好说话的。
胡惟庸提出要求后,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而且赏赐的几位还真是各有特色。
其中一位名叫秋月的,年纪最轻,容貌却最为出众。
她那略显婴儿肥的小脸,仅有巴掌大小,肌肤细腻得仿佛一触即破,泛着淡淡的光泽。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闪烁着好奇,似乎在与人交流。
这样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子,偏偏有着不俗的抱负。
这般娇柔的身材配上稚嫩的脸庞,直戳胡惟庸内心深处的偏好。
另一位唤作春妮儿的,则一看就是典型的北方佳人:丹凤眼、柳叶眉、高挺的鼻梁和樱桃小嘴,不仅身材修长,更有一双令人垂涎的大长腿。
胡惟庸只瞥了一眼,便暗自赞叹,真是绝佳的搭配。
再加上她那翘臀,简直是完美的缓冲器。
这分明又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女人。
至于最后那位叫娜娜的,则是罕见的金发。
朱洪武从哪里找来这么个人,八成是从西域商队那边搞来的。
虽然是外族,但讲起汉话来却特别流畅。
重点是……天赋异禀!
虽然年纪不是最大的,但天生的优势让那如牛奶般的肌肤搭配着他那种葫芦型身材,真是绝了。
看到这个人,胡惟庸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美”。
甚至胡惟庸觉得,皇上宫里有这样的,竟然一直没享用,简直难以置信。
不过回头想想,也是,当时的审美和后世差别很大。
后世的信息那么发达,即使不刻意追求美,但好莱坞大片以及网上的学习资源已经足够让现代男人懂得欣赏美了。
这三个现在已经完全成了胡家的人。
吩咐胡义安排好住处后,胡惟庸根本没等到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去验收了。
毕竟,好东西就得赶紧享用,只有入口才知道到底有多美味。
而就在胡惟庸沉浸于这种欢愉时,皇帝召他进宫,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自己提出要几个伺候。
这事很快传遍了朝廷上下。
消息传得快并不奇怪。
因为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胡惟庸,都不在意保密,也不在乎外界的议论。
所以,时刻关注皇宫动态的文武百官们很快就知道了。
但这件事,落在不同人眼里,由于各自的身份、地位和见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李善长府上,李善长正是一脸轻蔑。
陪伴他的依旧是那个忠心的老郑。
此人默默无闻地跟随李善长已有二十年,深受信任。
李善长在他面前毫无隐瞒。
得知胡惟庸因主持恩科得了皇帝的赏赐,结果自己却变成私占,李善长毫不掩饰对他的鄙夷。
“老郑,你看看,胡惟庸这个家伙果然就是徒有其表的废物。”
“这样一个恩科主考的位置,看他做了什么?”
“出些怪题,得罪天下读书人!”
“哼……”
李善长毫不客气地嗤笑了一声,摇头表示不屑。
“这分明是陛下给予他的良机,用来收买人心,他竟敢这样对待!”
“原本胡惟庸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安坐不动,看着恩科顺利进行而不生波折,他在士林中的声誉便能直线上升。”
“甚至一场恩科下来,今年几百名新晋士子都会尊称他为恩师。”
“然而,他倒好,不知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故意为之,竟然搞起了所谓的为国选才之事。”
“这下可好,将天下的士子全都得罪光了!”
“前几天,别说其他地方了,就连应天府的学生都在咒骂他。”
“啧啧,到最后得到什么呢?不过是一些女子罢了。”
“他到底图什么?”
“真是个毫无头脑的笨蛋!”
李善长对此简直是又气又恨。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嫉妒。
本来这个任务交给他们这一派系去做,要是郭明义出面,那该笼络多少士人,撒下多大的关系网啊。
结果阴差阳错落在胡惟庸头上也就罢了,他还偏偏搞出这么一出。
不仅得罪了天下士子,只带回了几个女子?
就算是倾城佳人,也不值啊。
所以,李善长觉得自己的嫉妒之心都要生疼了。
旁边的老郑也是义愤填膺地附和。
虽然他隐约觉得胡惟庸可能有别的打算,但始终无法抓住重点。
毕竟胡惟庸这次,确实是实实在在地得罪了天下士子。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借口或想法,他出了那道怪题,坑惨了一群考生。
今后在士林中的名声,肯定是不会好了。
即使有其他谋划,这样的代价也太大了。
更何况,主人李善长都已经开口责骂了,他难道还要替胡惟庸辩解不成?
一时之间,李善长府上的书房中充满了主仆二人的嘲讽声。
而在距离李善长府邸四条街外的另一座府邸内,听到管家汇报胡惟庸行为的刘伯温却陷入了沉思。
挥退管家后,刘伯温神情严肃地端起茶杯,目光投向窗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