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3章 保守御史
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第3章 保守御史,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古月墨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德元年十一月廿三,雪粒打在午门砖墙上沙沙作响,御史周洪谟跪在左掖门前,手中弹劾奏疏被风雪洇湿边角。他身后二十余名翰林编修依次跪成一列,青色官服在雪地上拖出灰痕,如同一道割裂紫禁城的暗线。
「陛下!」周洪谟叩首时,额头撞在冻硬的青砖上,发出闷响,「考工院遍收「奇技淫巧」,又欲以「积分」乱我朝匠籍祖制,此乃背经叛道之举!」
朱厚照扶着暖阁窗台望去,见周洪谟袖口绣着的「火德」纹已褪成浅红,想起此人曾为刘娘娘「火德星君」信仰的坚定支持者。他转身看向杨廷和,后者正用指尖拨弄案头的水转大纺车模型,松木轮轴上「天有时,地有气」的铭文在烛光下清晰可见。
「周御史言「奇技」,」朱厚照故意提高声音,让话飘出窗外,「那沈括《梦溪笔谈》所载磁石磨针法,可是奇技?」
周洪谟一怔,他当然知道《梦溪笔谈》被奉为「格物经典」,却仍梗着脖子道:「沈括乃士人,其学源于《周礼》,非匠人所能比!」
「哦?」朱厚照拿起《工器汇典》编纂大纲,「按此理,《周礼·考工记》所载「攻金之工」,难道也是奇技?李爱卿,你说呢?」
李东阳早已揣度圣意,上前一步道:「周御史可知,《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此乃儒学经世之根本。今考工院不过「以经义驭工器」,何谈乱祖?」
窗外,陈大锤领着铁锚会匠人抬着新铸的「洪武体」活字走过,铜活字在雪光中泛着冷光。周洪谟瞥见活字底部的小锚纹,惊道:「这「工」字暗纹,分明是匠人结社的标志!陛下,铁锚会乃「妖人」余孽......」
「住口!」朱厚照拍案而起,「铁锚会匠人昨日改良活字,使太学典籍重印效率倍增,此等功绩,竟被你污为「妖人」?」他转向张忠,「传旨,赐铁锚会匠人「考工院编修」衔,许其子弟入国子监。」
周洪谟脸色惨白,他没想到皇上竟将匠人直接纳入士大夫体系。杨廷和见状,适时递上《匠户脱籍利弊疏》:「陛下,匠户脱籍需循序渐进,臣以为可先在山西、江南设试点,免生动荡。」
朱厚照明白这是给保守派台阶,颔首道:「准奏。山西工器局便由陈大锤领首,江南......」
同日·山西阳城铁厂,寒风卷着铁屑扑在「工」字旗上,新上任的匠首陈大锤望着高炉冒出的黑烟,心中忐忑。三天前他刚接过考工院印信,此刻却见二十余名老匠人围在炉前,手中握着传统「碗口铳」模具。
「陈头儿,」老匠人赵铁柱拍着模具,「咱祖祖辈辈铸炮,从没见过什么「反射炉」,这玩意儿真能去夹砂?」
陈大锤忍着腰痛,从怀里掏出《天工开物》抄本——封面已被改成《洪武工器要略》,「看见没?太祖爷那会儿就用这炉型,咱不过是「复旧制」。」
年轻匠人李四突然开口:「可这炉型明明像佛郎机人的......」话未说完,被赵铁柱一拳打断:「再胡言,小心舌头!」
陈大锤见势不妙,忙举起月粮批文:「都看好了!跟着考工院干,月粮五斗,年底还有「分红」。」他故意将「分红」二字咬得极重,见匠人目光集中到批文上,才继续道:「赵铁柱,你儿子想脱匠籍考秀才,这会儿闹别扭,莫不是不想要名额了?」
赵铁柱顿时泄了气,他儿子去年县试第一,却因匠籍被阻。「陈头儿,」他低声道,「不是咱不想改,昨儿试铸的炮管又炸了,你看这......」
陈大锤望向炉边炸裂的炮管,裂口处露出蜂窝状铅砂——这是工部尚书林瀚私售的劣质铜料。他压低声音:「今晚子时,带几个信得过的兄弟去废窑厂,咱用真材实料试铸一回。」
戌时·豹房密室,朱厚照盯着山西送来的炮管残片,指尖蹭过裂口处的铅砂。张忠在旁低语:「陛下,林瀚的铜料果然掺铅三成以上。」
「通知杨廷和,」朱厚照将残片扔进火盆,「明日早朝,就说蒙古细作混入工部,用「毒铜」资敌。」他顿了顿,「再让陈大锤连夜赶制「验铜片」,分发各工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