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铸铜城
金沙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天铸铜城,老婆同意了交换男人心态,金沙沄,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牛紫才与战士们皆敛神静听,仿若亲临其境般感受着当年宋军于得汉城抵御元军之鏖战,城墙上箭矢密如蝗雨,士兵们舍生忘死。那位头戴草帽的老人闻听此话,双眸中掠过一丝精芒,显然他对这段历史亦是稔熟于心,不遑多让地接言道:“再说那清朝嘉庆三年,白莲教军风头正盛,势力范围涵盖通江的麻巴里、方山坪以及楼子庙等地!为抵御来势汹汹的白莲教军,通江县继任县令徐廷钰当机立断,将县衙迁至县北之得汉城,并更名为‘安辑寨’。”
这里的含义就是‘安民济众’,让老百姓能够安定下来,团结一心;还有那句‘上宿民父母,安辑自无偏’,意思是说当官的就如同老百姓的衣食父母一样,只要能安抚好民众,自然就能做到公正无私。”老人顿了顿,接着讲道:“清军进入这安辑寨之后,就在里面安顿好了百姓,还驻扎下了大批的兵马。把这里当成指挥剿灭白莲教军的重要据点。那时候的知县们,像徐廷钰、董曾持、李嘉佑、刘铨常等等,都先后在这里储备粮食,组织团练。就这样前前后后总共在这儿办公长达十三年之久!一直到最后,终于把白莲教军给彻底肃清了,通江县衙才又在清嘉庆十三年的时候搬回到原来的老地方——通江城。现如今这得汉城已经归属永安镇管辖啦。之所以叫永安镇,也是希望这个地方永远没有战乱灾祸,永远都平平安安、太太平平的哟!”
老人的叙述恰似一幅厚重的历史长卷,于众人跟前缓缓铺陈开来,使众人对得汉城的往昔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蓑衣老人接着说道:“民国七年,‘靖国军广安川北民军总司令’郑启和盘踞通、南、巴一带,处心积虑,大肆敛财。强令百姓广种鸦片,致通江县年筹‘特别捐’三十万元,规定无论贫富每户须交洋‘十元半’。朱兆琼、张伯山、李子洪等联络诸乡,聚众三千余人,屯兵在这‘地环三玉涧,天铸一铜城’的得汉城。”老人的言辞中流露出些许无奈与慨叹,仿若对那一段黑暗的岁月仍历历在目。
“哦,听你们这样说,得汉城向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我们倒是要上去看看。”牛紫才眼眸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辞别道,“多谢各位,我们上去瞧瞧。”
牛紫才的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这座城或许有着巨大的战略价值。他带着战士们沿着石阶而上。石阶蜿蜒曲折,仿佛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仿佛在丈量着历史的厚度。冬日的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清新的气息,让人精神一振。围城三道城门,每一道城门都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门高大厚重,上面的铜钉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城门上的斑驳痕迹,记录着岁月的侵蚀和战争的洗礼。入城之路用宽大厚实的石板铺成,石板上的青苔诉说着岁月的痕迹。石径一边临深沟,沟深不见底,仿佛是通往地狱的深渊;一边是长 100 多米、高 10 多米的绝壁,绝壁如刀削般陡峭,让人望而生畏。
这座得汉城由下而上为三层台地环绕,每层台地都是一圈天然城墙,它三面环水,四周绝壁如刃,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牛紫才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心中暗自赞叹,这简直是大自然赐予的绝佳防御工事。城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们可以安居乐业,自给自足,可长期耕战而不至于困死山上。城门面向门外绝壁上掏凿出来的石梯道,石梯道狭窄而陡峭,既可使沿石梯道向城门进攻的敌人无法展开兵力,又可避免山下敌军的炮火直接命中木制门扇。进南城门后是一道高 3 米多的陡坡,只有一条小道贴墙根伸向城内。万一城门被突破,守军仍可利用地形居高临下迎击敌军,这独特的地形,无疑是大自然赐予的绝佳防御工事。
牛紫才仔细考察了半天,他时而驻足凝视,时而用手比划,心中对这座城的战略价值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认为这里适合设立重要机构,于是立即拿出纸笔,画了幅草图。他的笔触坚定而流畅,将得汉城的地形、建筑、防御工事等详细地描绘在纸上。画完后,他将草图交给一位侦察员,严肃地说道:“立即送给后勤部。”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希望这个发现能为红军发展带来重要的转机。后勤部郑部长接到草图后,坐在桌前,仔细地打开这幅草图。他的目光在草图上缓缓移动,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微微点头。随后,他又对照地图看了一阵,心中对得汉城的位置和战略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考着如何充分利用这座古城的优势。
郑部长抬起头,对着属下说:“真不愧是侦察连长,找的这个得汉城很好。这里易守难攻,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设立重要机构。我们先把财经委员会、经济总公社、造币厂、石印局设到得汉城。”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对未来工作的信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得汉城成为红军重要据点后的繁荣景象。“再报告张主席和总政委,是否把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电台、彭杨军事学校、保卫局这些机构也设到得汉城。” 郑部长继续说道,“这里将成为我们的重要据点,为我们的事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使命感,仿佛已经肩负起了历史的重任。“是!” 属下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而整齐。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行动!” 郑部长一声令下,整个后勤部迅速行动起来。
消息迅速传开,各部门开始紧张有序地筹备搬迁工作。大家忙碌而充实,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转眼间,得汉城上红旗飘扬。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川陕省财经委员会、川陕省经济总公社、造币厂、石印局、彭杨军事学校、军委会电台、川陕省政治保卫局等等机构都在得汉城上挂牌办公了。得汉城仿佛一夜之间又成为了革命的心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工作人员们穿梭在各个机构之间,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在得汉城上,工作人员们忙碌而充实。财经委员会的同志们日夜研究经济政策,为革命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造币厂的工人们挥汗如雨,铸造着革命的货币;彭杨军事学校的学员们刻苦训练,为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而努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