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血红芦山
金沙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章 血红芦山,老婆同意了交换男人心态,金沙沄,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龙场得胜的红军部队迅速增援围攻芦山城,围城部队倍受鼓舞。他们合兵一处,将所有的迫击炮和手榴弹集中起来,向南城门发起了猛烈攻击。随着一声声巨响,南城门处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敌人的工事在炮火的攻击下,逐渐被摧毁。敢死队再次出击,他们趁着敌人混乱之际,突进了城门。后续部队紧紧跟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川军教导师长杨国桢梦想青龙场两个旅来支援成为泡影,又闻城门被破,见大势已去,立即带领残兵败将逃出芦山城,望风而去。
红军围攻芦山第十天,终于全面攻占芦山城,扫清残敌,打扫战场,安抚百姓。总司令亲临前线,他看着被攻克的芦山,心中感慨万千。他立即召集围城部队军政主官总结经验,在《青龙场的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中赞扬道:“此一战斗彻底消灭了刘湘的主力劲旅,如不重新补充整理,决难恢复他的战斗力。而不仅仅是打垮了敌人,追获一些枪支可比。”
后续部队与后方机关的战士们,相继抵达了芦山——这座蕴含着千年茶马古道文化底蕴的古城。破晓时分,淡薄云层间透出的晨曦,轻柔却坚定地洒落在芦山城墙上,仿佛在唤醒这座古老城池的记忆。
省委省府迅速入驻了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城市,宛如为其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雄国兵,这位身材结实魁梧的汉子,怀着满腔的豪情与壮志,高高举起了省苏维埃政府的牌子。他的脸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声音沉稳而有力地宣告:“从今日起,这里将成为为穷苦人民发声的地方!”
在众人庄重的目光注视下,他将牌子稳稳地悬挂在城西的一座大院前。这座大院往昔曾是当地权贵的府邸,见证了无数的奢华与权势,但如今,它迎来了命运的重大转折,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历史篇章。
相邻的院子里,省委和红军政治部的招牌也依次挂起。阳光洒在这些崭新的招牌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跟在雄国兵身旁的妇女部副部长姜亭富,正忙得不可开交。她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同志,一头利落的短发,眼神中透着干练。“姐妹们,加把劲!把这些物资尽快送到红军队伍上去!”
妇女们积极响应号召,她们那忙碌的身姿在街头往来奔走。有一位名叫阿珍的年轻姑娘,背上背着一筐草鞋,面容上满是庄重与自豪。“红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咱们能出份力,心里踏实!”她神色坚定,一边说着,一边迈着有力的步伐向招兵站加快前行。
另一位大娘怀抱一床棉被,走向招兵站。目光中透露出深切的慈爱:“孩子们在外面打仗受苦受累,这被子能让他们多些温暖也好。”
进出芦山城的四个城门口,红军战士们一边修复炮火毁坏的门窗,一边竖起招兵站的招牌和横幅,向过往行人宣传红军的主张。宣传队的队员们更是不辞辛劳,他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以歌舞演唱这种直观的形式,向广大百姓深入宣传红军的宗旨和理念。
城西大门口热闹的锣鼓声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人群中,一位名叫小虎的少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要参军,我也要像红军叔叔一样,保卫家乡!” 他的父亲在一旁,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孩子,去吧,为了咱们的好日子!”
与此同时,一列列红军战士于广场之上、街道之畔,认真且有序地进行着操练。他们身姿笔挺,如同一棵棵傲然挺立的苍松,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喊出的口号声似雷霆般震耳欲聋,尽显钢铁之师的威严与气势。
周边的百姓们悄然围拢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这一幕,目光中满是敬佩与赞叹。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神情凝重,感慨万千地说道:“这些红军战士,真是我们穷苦人的希望呐!”
当夜幕降临,如银的月光轻柔地洒落在芦山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商店之中,老板们带着真诚的热情,殷勤地招呼着红军战士与百姓,店内的生意格外兴隆,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
在茶馆里,几位老人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神情严肃地讲述着红军那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小李和老张也来到了这家茶馆,静静地倾听着百姓们对红军的由衷夸赞,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老张神色庄重,语重心长地说道:“红军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小李用力地点点头:“对,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一直战斗下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红军的到来,如同一股春风,吹走了人们心中的阴霾;又如同一场春雨,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茶马古城在猎猎飘扬的红旗帜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